创新策略

2012-01-22     出版:ICT新加坡     作者:陈庆欣

年关前后,经常会听到企业领导者说一句话,“好不容易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但接下来真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更高的目标。”如果您正在为此事而烦,那么您大可暂时放轻松,先来阅读这篇分享文章。原因有两个:(一)您不孤独,此刻有很多人像您一样,在寻找更好的策略;(二)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六个创新策略”的故事带给您相关启发。您所需要做的,只是花几分钟的时间来享受阅读文章中的故事和思考他们成功的关键,再从中寻求可采纳的相似之处,这样您很快就可以解答问题了。  

为实现企业更高的目标,大家普遍会使用两个变动因素(新/旧产品和新/旧市场)组合成的四种方法(图表一)。这四种方法的名称和组合为:深入挖掘法(现有市场和现有产品)、产品开拓法(现有市场和新产品)、市场开拓法(现有产品和新市场)、全新市场(新产品和新市场)。

这四种方法的特征为

 

  • (1)深入挖掘:商家针对现有的目标客户群进一步挖掘和扩张自己的业绩。这一现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拼得你死我活、血淋淋的“红海”策略,相信大家对此方法较为熟悉。
  • (2)产品开拓:企业通过开拓新产品创造“我有,你没有”的竞争优势在现有的目标市场中剧增业绩和市场的占有份额。
  • (3)市场开拓:通过把现有产品迅速扩张到新市场以覆盖更大的市场,获得业绩增长。
  • (4)创造全新市场:识别常被忽略的市场灰色地带,通过新产品的开拓以满足全新建立的还没有竞争的目标客户群,从而更容易、迅速地促使企业实现更高的目标。由于进入市场早,一般可享受“零”竞争所带来的更丰厚利润,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蓝海”策略。

今天我们要重点探讨的是:如何在这四种组合领域中开拓“创新策略”,促使扩张更迅速、顺利地展开。

 

1)深入挖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创造更多“别人有,但是我们更加好”的价值,让客户在购买更多的产品服务或市场时更多地选择我们?关键就在于两个方面:(一)协助客户解决问题,这是为什么许多公司近年来把产品销售概念转变为解决方案的原因。(二)理解和满足客户未满足的期望,如:省时、省事、省钱和省资源。以下两个策略将体现我们如何可能通过“节省”创造竞争优势。

 

策略1:以退为进 (把占用资源转移到后台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给对方带来不便或无意中占据了对方的资源。有时候,对方虽然接纳了这种常规做法,但却并不代表认同。事实上,如果一旦我们觉察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和提升空间,创新开拓更有效的替代方法从而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我们就将获得一种惊喜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案例介绍:A公司(展柜制造商)所在行业近年来竞争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爆增,客户由此变得更加挑剔,支付的价钱却明显下滑。相对而言,材料、劳动成本和工厂用地这三大块成本不仅没有下调的条件,反而“快高长大”。一些略有规模的竞争者开始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希望通过更多的订单来缓冲固定成本并稳定技术员工的流动。然而这一举动也随之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业绩增长后,商家为了按时满足客户的订单,必须扩建工厂和增聘员工,于是问题又最终回到原点——成本控制和合适的人员招聘。

 

解决办法:让管理层掌握创新的方式以彻底从旋涡中解脱。首先,在细化公司目标客户群(鞋业与服装业的批发商群体,B2B,商业客户)和全方位审视企业时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规律:批发商为创造更好的营销氛围,每年会为新产品的推广做2-3次装修,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0天,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常的营业。由此可以发现,装修是一个昂贵的机会成本,不妨将此作为“创新”目标之一。“创新”概念包括:1、装修设计前期先通过立体视觉效果明确转达给客户;2、把装修材料制造成可更加灵活组装的单元,其生产流程要比原来在客户店面现场完成要复杂和精细得多,但却可以促使公司从标准化生产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策略;3、可大幅度减少在店面装配的时间,最快速度可实现客户在傍晚下班时交锁匙,第二天早午迎接焕然一新的店貌。

 

案例结果: A公司通过协助客户降低机会成本,从而创造出自身的突破性竞争优势,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空间,并解决了成本控制和人员招聘的恶性循环问题。

 

策略2:整合优势(通过合作共享资源)

 

近年来,很多大企业把非核心业务转让出去,把精力聚焦在核心优势上,企业合并、收购和战略合作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航空公司通过合作分享资源把零散的乘客聚集在同一架飞机促使大家获取共赢的受益。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类似产品的竞争对手不一定是与您火拼的敌人,只要扭转概念寻找到一个共赢的平衡点,彼此便可携手成为创造优势的伙伴。

 

此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识别和发挥优势,通过与竞争对手合作的方式共享资源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大家把精力聚焦于生产自身优势产品和实现交叉供应时,不仅可享受更大的经济效应、促使专业优化分工,更能解决流程复杂的问题。

 

案例介绍: X和Y公司分别生产A、B两种产品。

  1. X公司分别生产100个A产品(单价10元)和B产品(单价20元);
  2. Y公司分别生产200个A产品(由于固定成本摊分、数量采购与效率提升,单价6元)和B产品(单价14元)。

整合前,成本分别为:见下表

 

 

解决办法:X公司专注为自己和Y公司生产A产品。把B产品交托给Y公司。A产品整合后产量将提升到300个。假设A产品的底线单价是6元,X公司不仅可从成本降低中受益,还能以7元(1元利润)回售给Y公司。

 

Y公司专注为自己和X公司生产B产品。把A产品交托给X公司。B产品整合后产量将提升到300个。假设Y公司采购B产品的价格原本就已经是底价14元。现在就能以18元卖给X公司(利润4元)。从表面上看来Y公司在A产品的单价上多付1元,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却可通过B产品获得4元的利润。

 

案例结果:整合后,成本分别为:

  1. “X”公司的成本:6×300(X生产)+ 18×100 (Y卖的B产品)-7×200(X卖给Y的A产品)= 2,200元
  2. “Y”公司的成本:7×200(X卖的A产品) + 14×300(Y生产)-18×100(Y卖给X的B产品)=3,800元

2)产品开

 

创造“别人没有,我们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寻求高速扩张普遍采用的模式。然而,要以何处为切入点?如何才能促使所开发的新产品服务吻合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利润空间呢?其中一个创新的思考方式是通过成本架构重组来实现,把资源从价值认可度低的地方转移到创造惊喜性和更高价值性的产品服务上。具体策略为:

 

策略3:变形金刚策略(创造功能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把捆绑服务或产品功能的固定元素转变为可灵活选择的功能,从而创造更有竞争优势的价位空间和市场渗透能力。初级阶段是要打破固有思路的局限,经过系统化、全方位的思考分析来启动创新思维,打造“变形金刚”式的灵活性产品。这一概念是通过更灵活的成本架构来满足一大群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比如:通用汽车在半世纪前开拓了“先拥车后付款”的概念,也就是今天的汽车贷款服务,大幅度扩张了市场份额并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亚洲廉价航空公司通过删除认可度低的产品服务,建立网络订票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市场的大幅扩建,更获得了丰富的创收来源。

 

案例介绍:随着制造行业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和成本不断提升,不少电气制造商正面临着利润稀化、亏损甚至倒闭,但却有一家电气公司例外地画出了一道“彩虹”,“开拓出品质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这一貌似不合逻辑的目标。他们究竟是如何实现“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呢?

 

解决办法:首先,把组成产品服务的成本架构展开,再针对不同功能在客户心中的认可度进行分组归类,经过创想引导和逆向思维的碰撞后,开拓出一个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新产品 ——“ 变形金刚”。简单来说,与其他竞争对手通过增加产品功能保持优势竞争能力相反,他们要把产品简化到最基础的功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无形中满足了只要求简单功能产品的客户,同时将节约的部分成本回馈给客户,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能。新产品同时推出可灵活选择的附加零件以丰富产品功能,这一设计概念创造了更高的灵活性,让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配搭功能,极大提升了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优势。

 

案例结果:新产品在投入市场后迅速增加了市场份额,零件销售和售后服务也为公司创造了附加收入。

 

3)市场开

 

如何通过进入新领域、新市场、新行业或新目标客户群体而达到企业迅速扩张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九牛二虎之力”,也可以智取让目标主动为我们“开门”。下面有两个智取策略值得参考。

 

策略4:免费赠送策略(先舍后得

 

当我们细分客户时,经常会发现不只一个群体,一般可分为供应链的上下游或同一层面的横向不同。细心洞察,您会发现这些目标客户群体之间有着彼此牵引的可能。当我们免费吸引一个群体时他们将大幅度牵引另一个群体的购买需求。

 

案例介绍:一家皮料供应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艰难的挑战。尽管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具备独特的风格和质量,但由于产品前卫,供应链上游的鞋厂大部分对此并不熟悉,不懂得赏识,产品卖不上价格。该公司前3个月采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概念挨家挨户销售,免费提供样品,但始终收效甚微。

 

解决办法:经过创新策略分析得出,该供应商的目标客户群具备三个特点:(一)应懂得如何使用这种新类型的皮料产品。(二)产品(鞋子)应是休闲风格。(三)产品为中高档次。此外,在探讨和理解鞋业市场运作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跟风”

现象,即行业中的一小群领导者主宰着市场的设计趋势,由于他们所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前卫、畅销,其他同行便会争相效仿。

 

为鼓励这一小群领导者跳出固有思维方式,敢于尝试新的皮料产品,还可以提出:免费为客户做广告宣传,并且在产品销售后才从中提取少部分作为酬劳。事实上,供应商的这种前期投入,只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可看作是直接瞄准市场品牌主导者已有的消费群体进行广告宣传,从而大大节省了通过传统广告宣传和重重过滤消费群才间接接触到准客户的昂贵开销。这一优惠条件可谓“双赢”。

 

案例结果:其他同行竞争者果然在发现这一皮料产品就是行业领导者的原料供应后,纷纷争相抢购库存。该皮料供应商的客户群体迅速建立起来,每月销量业绩成倍增长,几个月内便轻松进入中国市场。

 

其他案例:健身俱乐部以免费或优质的设施服务先吸引美女会员入会,以达到促使男士会员不断加入的目的;报社向目标读者客户群免费赠阅,以吸引更多的商家刊登广告赚取广告收益;飞机引擎制造商劳斯莱斯向飞机制造商免费提供发动机,而后根据飞行距离收取维修服务费以实现自身占领领导市场份额的目的。

  

策略5:漏网之鱼(积少成多)

只要稍微留意市场规律和动向我们会发现,大商家普遍聚焦“捕抓大鱼”,他们通过销售少量产品和营运的效应满足大群规格化需求的客户,在市场中早已稳固了自身的地位。因此,对于初入市场、规模较小、尚未建立起竞争优势的竞争者而言,建议可以在市场领导者不感兴趣的市场中进行开拓。本策略与策略1不同的是,策略1聚焦的是经济效益以满足规格化的客户需求,而本策略聚焦的是通过系统效益满足众多零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达到高速扩张的效果(请查考图表二)。

 

案例介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家知名医药供应商所面对的市场挑战越来越艰难。由于科技信息的普及,与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的差距变得更小,利润空间缩减,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该公司管理者被夹在苛刻的市场竞争和总公司更高目标的要求之间,急需探索如何通过策略创新以完成任务指标,实现突破。

 

该公司长期采用的是“产品线销售”的概念。每条产品线由一位资深产品经理和专业团队负责,过去可凭借专业团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轻松完成业绩,而如今这一策略已随着竞争优势的消失而逐渐失效;另一方面,尽管二三线城市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成长,当地较小的医院对公司产品虽需求,但购买力相对较弱,对单一产品的购买数量始终无法与一线城市大客户比较,且长途跋涉运输成本远超大城市,回报始终不成比例。公司始终没有尝试进入这些市场。

 

解决办法:习惯性的思考是围绕“如何销售更多的产品给现有客户(大城市的主要医院)”,但是当以创新思维打破惯例,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情景分析的核心根源”时则发现,这群被忽略的二三线城市客户群体的购买总合事实上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数字。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成为基于当下的条件,如何才能迅速有效开拓这群零散的客户群体?

 

创新策略方案的步骤是:(一)从现有的团队中选拔建立一支新团队专门负责开拓新市场,将二三线地域的市场营销策略从“产品专业导向”转为“客户解决方案导向”,即是将产品经理调整为客户经理,转变职责、知识构成和销售方式;(二)为新团队进行变革管理培训,预防风险,以克服在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协助扩张固有舒适圈;(三)销售策略从“产品销售”转变为“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顾问式销售”;(四)提供个别产品的知识培训;(五)建立内部信息平台提供关键信息和支持。

 

案例结果:该公司成功避开太强的竞争对手,顺利进入二三线小规模市场。

 

其他案例:某些网购服务商(B2B或B2C)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建立的自助商务平台让零散的、有个性化需求但数量却十分可观的买家和供应商实现对接,从而创造出可观的营业额。一家桌球杆供应商通过网上开店的经营形式,不仅克服了传统零售店无法经营的挑战,更实现低成本运作,用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收获了更丰厚的利润,将市场转向全世界。

 

4)创造全新市

 

传统学术与创新学术的差别是,前者更多关注于借助过去的经验来思考未来的成功,而后者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开拓颠覆性的新概念来赢取“零”竞争的市场或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蓝海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我们保持灵敏的嗅觉,就不难从现有的客户群中发现另一些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通过开拓新产品来满足这一新客户群体的需求将促使我们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市场。一般做法可分为两种:(一)理解需求而更具需求来开拓新市场;(二)从新产品的联想开拓全新的客户。一般来讲,前者的做法成功率会更大,见效更快。下面策略供参考。

 

策略6:金蝉蜕变(从需求开拓全新的市场

 

案例介绍:中智CIPT国际认证专业培训师课程原本是为协助职业经理、管理者和专业人士为职业转型或退休后的继续工作做充电准备,在类似公开课程中属于价位偏高的课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该课程其中的一项“协助学员掌握如何通过个人魅力来展开影响教学过程”的内容与众不同,使得 90%的学员从内心到外在为人处事态度都做出了积极的改变,这一效果口碑相传,吸引了不少高端客户群体,包括世界知名企业高管和著名商学院的关键管理者等。

 

解决办法:通过与高层管理者接触并观察他们在课后提升的过程,附加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创造该课程的额外价值,即,通过内训的方式协助高层管理者通过掌握培训指导的能力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迅速建立优秀团队,这与外来培训师的公开课不同之处在于“培训指导的目标、方式和受众对象”不同。举个例子,高管如何把自己在企业中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团队以促进公司整体快速的个性化成长,这项工作可以在高管的日常工作中“一对一”亲自展开,尤其是对于一些孕育了浓厚企业文化的公司,这是外来培训师所无法替代的;此外,将文化精髓从一个领域延伸至另一领域,并根据需求做个性化的调整,也将促使新策略成功加速。而外来培训师的工作则在于如何引导管理者从更高的教学角度出发思考管理,同时注意在全新市场中除了满足个人成长需求外,更要兼顾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案例结果:从需求出发开拓全新市场,最终使中智CIPT项目金蝉蜕变,成功开拓出培训界的一片“蓝海”市场。

 

其他案例:随着市场竞争和成本的剧增,在广州的一家水疗俱乐部(SPA)面临价格和利润下滑的挑战,然而每年两度的广交会却给企业带来了希望,发现了交易会期间宾馆的价格暴涨和短缺问题,此外建立更稳定的客户关系也成为交易会期间部分客户的目的之一。经过定位重组,这家水疗俱乐部从原有单一提供“舒缓压力”的水疗服务转变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概念聚会俱乐部,新增了许多适合家庭娱乐、健身室、养生咨询、指压保健按摩、餐饮服务、儿童游乐场、会客室、电脑工作室等服务功能。这一创新改变不仅让该公司在交易会期间吸引了更多客户,在非交易会期间也同样成为了吸引当地商人日常会客和周末聚会的必去场所。对客户来说,用三星级酒店的价格享受更多增值服务是值得的;对俱乐部的业主来说,每位客户的需求空间只是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少于三平方米的卡座面积,这使得俱乐部的使用面积发挥到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全新的市场也为俱乐部带来了更稳定的收益和利润。

 

3M在研发强力胶实验失败后发明了记事帖(Post Pad),“可口可乐”演变成为全球市场的饮品品牌等等,以上这些鲜活的案例证明,只要我们采取创新思考方式,把产品和市场联想对接,一个全新的市场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总结

 

成功创新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个旅途。成功唯一不改变的原则就是变革。为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和领导地位,我们必须深入与市场及目标客户群保持紧密地联系,理解客户的感受、期望、动向和所面对的问题。以上通过六个策略满足不同需求的目标客户将会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商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思考能力,每一天你都会为自己的创造和贡献感到自豪!

 

HR的战略思考

2016-11-10     出版:ICT新加坡     作者:陈庆欣

       记得小时候念的一篇寓言故事,瞎子摸象。四个瞎子从来没见过大象,好奇大象究竟是长得什么模样?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当他们接触到大象时,第一个摸到大象鼻子的瞎子说“大象原来像水管”。第二个摸到大象腿的说“大象原来像个柱子”。第三个摸到尾巴的瞎子说“大象原来像条绳子”。第四个摸到大象肚腩的说“大象原来像一堵墙”。瞎子们争论到面红耳侧,始终得不到一个完善的答案。究竟是谁对谁错呢?其实大家都知道,他们都没错,只是断章取义,摸索到局部大象的瞎子是永远无法好好描绘大象完整的模样。为避免大家在职场出现这样的一个可能,我们将在这文章中探讨如何采用战略思考帮助HR管理者从更全面的角度支持企业(从这一刻,我们将以“企业”简单涵盖私营、非营利组织和官方单位)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完成任务。

 

HR的使命

首先,让我们先探讨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使命是什么?换句话说HR在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呢?招聘选拔?培训开发?薪酬设计?绩效考核?还是处理劳动关系呢?这一系略的微观职责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当HR领导者站在更高,更宏观的战略角度时,覆盖的定义将会更加的完整。那就是支持企业进展,提供企业精悍的团队 – 用最快、最容易的方式把企业远景转化成实践

 

战术与战略

       在变迁时代,HR领导者为什么需要有战略思考呢?每一天的运作,就好比每位好军人必须掌握的战术,包括如何有效使用所提供的武器、跳伞、搏斗、暗码通信等。但要赢一场战不仅需要有高素质的军人与军备,更重要的是领导者必须随着不同的地势和情况、知彼知己、调兵遣将、以有效的战略发挥本身的优势。企业运作也有类似共同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战略,包括具备并且在变迁环境中发挥团队的素质,这将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也体现HR领导者是否把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 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协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目标。

 

为什么HR管理者应优先考虑战略思考?

        四大重要的因素:

 

1. 过去不等于现在,更不等于未来

随着环境的变迁,给企业带来的有利机会或负面影响也随之改变。HR领导者在知彼知己,清楚企业在面对的状况与自己内部人力资源的实力后在采取适当的动作,这不但让HR管理者有更明确方向,也体现管理者的效率。举个例子,企业在过去就业机会短缺的年代,所碰到的问题和现在的情况是完全不同。因此,管理者将采用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协助企业达到目标。其次,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也随之变化,好比一个企业在进入一个完全空缺的新市场时,采用的是市场开拓策略,随着企业的安顿后及竞争对手日益增加,企业将从进取改变为防守策略,把住市场占有率。在同时,企业也可能进入丰收阶段(cash cow)。由于企业的策略和目标的改变,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管理将自然随之而变。正如相对论发明者爱因斯坦所说“期望用一样的方程式达到不同的结果是不合逻辑的!”

 

2. 战略思考支持长期的企业发展

企业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长期的方向就好比船长的导航仪。当HR管理者清楚企业的长期目标后,将更容易针对这目标来招兵买马,再进行适当的操练。珍妮在近期金融风暴通过猎人头被一世界500强企业挖了过去当人事总监。由于金融风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决定收缩、裁员。新上任的珍妮采用的过去的经验在大幅度裁员后才发现企业准备在裁员后进行内部整顿。然而,一些关键的人员已经被珍妮裁退了。跟着珍妮也被列入裁退员工的名单中。这体现优先战略思考的重要。

 

3. 唯有好战略为后盾,完美的战术才体现价值

管理大师,比得吐拉克说“做对的事要比把事情做对更为重要。”HR管理者除了希望把工作扮演好,也希望满足企业的内部客户的需求和得到认同。其中关键的客户包括每月支付可观费用于HR部门的老板。让我们换位思维从老板角度思考,投资在人事资源与发展的最终目的会是什么?希望达到的成果或投资回报又是什么?这将回到我们在前面所探讨HR的使命,提供企业精悍的团队 – 用最快、最容易的方式把企业远景转化成实践。因此,管理者如果在执行人力资源管理时能不时从战略角度着想,所体现的表现,将会建立在更有意义的基础上。

 

4. 清楚该做些什么和为什么该做才能确保持续成功

部分HR管理者在努力尝试了一系列的动作后终于成功建立了有效的团队。但过了一阵子或到了另一家企业时,已被证实的方法和步骤却不管用了。这是为什么?停留在流程只能在同样的环境条件解决同样的问题。这情况就好比一服治头痛的感冒灵药应用在压力造成的头痛时,一点都起不了作用。因此,HR管理者在给企业“开药”必须先从战略思考“把脉”,这样就能对症下药,每一次到位。

       当管理者应养成先从宏观角度思考切入,再采取微观方案执行。这不但帮助我们把事情看得更彻底和全面、决策更准确、同时让我们更多选择,从更辽阔的领域找寻应对的方法。

 

HR战略思考所带来的一益处

       由于HR战略思考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和背景的情况所采用的策略会有所不同,因而不会像其它很多文章中提供更多案例。相对的,我们会把焦点放在您企业和您目前所遇到的情况和应用评估表作更深入的分析和推荐。在这文章中,您将学会如何:-

  • 1.更明确企业目前与HR领导者本身的定位
  • 2.预计定位的选择与最理想的定位
  • 3.提升团队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 4.通过人力资源更有效协助企业实现目标
  • 5.与其他部门协调的影响力他们的支持
  • 6.体现HR部门的价值
  • 7.减少人才流失与机会成本
  • 8.协助企业更有效减轻因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冲击
  • 9.识别与把握环境变迁中的机会
  • 10.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 11.发挥团队人员的优势与竞争能力
  • 12.如何追踪人力资源的发展并准确把握未来

 

HR战略思考的4个关键步骤

       爱丽丝梦游童话故事是体现生活决策的一个经典。爱丽丝当时被扑克牌兵追逐,在交叉路口遇到智慧的猫先生时,急促的问猫先生“我应选择哪一条路?”猫先生从容的访问“你知道现在自己在哪里吗?”爱丽丝摇头回答“我不知道!”猫先生跟着再问“那,你想到哪里?”爱丽丝再次摇头“我也不知道!”这回,猫先生笑了,回答“你既然不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道要往哪里去,那,你选择哪一条路都没关系。因为它绝不会带你到目的地!”

 

       HR战略思考强调4个关键:(1)明确自己目前的定位。唯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2)更好定位的选择。两点一线,当明确清楚目标时,我们才能顺利导航。(3)制定行动计划。这阶段将是改变提升的导航蓝图。在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时,一般会发现实际情况和目标会有差距。跟着我们制定一系列的计划把现在和目标衔接起来。(4)执行行动计划。采用适当的工具、路标、检测和调整让我们更快,更容易到达目的地。

 

  • 1.明确目前的定位

       在采取任何一个动作前,我们必须先仔分析细,理解自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的实力。因为在不同的定位将导致我们采取不同的方向。就好比要到上海。在北京的朋友会告诉你往东南方向走,而广州的朋友会告诉你往北边走。唯有清楚自己的定位时,我们才能找到直通目的地的正确方向。

 

  • 2.克服挑战变革的心理

       在HR战略思考中,每一天每一个细节的改变都是变革,不管是为提升效率或应对环境变迁的大小工作计划都可能给团队带来心理压力。我们也必须关注员工和团队在面对挑战与不明朗情况时的心理变化。尤其关键管理者和团队领导的心理变化。忽略这重要因素将导致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和团队士气的影响。英国剑桥大学在1988刊登了一份关于员工在承受压力与挑战的研究报道。研究发现当员工在还没具备应有的能力和自信心时,任何变迁如工作、任务或职责所带来的不明朗因素将所造成的极大的忧虑甚至逃避的恐惧(图一左上角灰色地带)。相对而言,充满能力与自信心的员工长时间在不变的情况下工作,将会面感到枯燥烦闷(图一右下角灰色地带)。这两个领域的情况都降低了员工的表现与效率,甚至离职的可能。因此,人力资源发展,包括相应的培训、指导、监督、与职责调动在企业成长或变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图表1:面对改变挑战的心理变化

 

 

 

 

 

 

 

 

 

 

 

 

 

 

 

 

案例1:

       一位过亿企业采取了市场扩充策略,在安排属下经理接洽几位行业资深的高端准客户时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业务经理清楚完成销售任务可得到的客观提成,还是再三的拖延,或者找借口无法联系到该客户。经过一系列的咨询分析后,原来问题出在这资深的准客户的背景与业务经理过去所面对的大客户背景完全不同。那套熟悉的销售流程与接洽方法完全无法应用在这客户上。业务经理因不知道如何与这客户建立话题和进行销售感到忧郁。在公司压力下,这销售经理几乎考虑跳槽。最终,销售经理通过培训、上司亲自带领的实践指导、沟通与辅导后,跨出舒适圈,不但把这单子接了下来,也顺利展开其他几个类似客户。

 

案例2:

       一位快速消费产品(FMCG)经理在经过多年工作后已掌握相关的销售。接单见客户已成为他生活的点滴。近期开始感觉对工作的苦闷,总感觉生活上确了什么。尽管公司每年为他的表现给他加薪,这已不足够为他的工作增添激情。由于对工作的苦闷,他开始觉对该企业和工作的展望产生了怀疑。每当高层领导者的决策与他的看法不时有所不同,摩擦所产生的火药味总是难免。就在他即将辞职寻找新工作时,他接触的HR战略思考的其中一段领导者的职业辅导(Coaching for Leaders)。在协助他自我分析后,终领悟问题起源于自己掉进右下角的区域。在更积极的心态和采用更技巧性的影响力沟通后,整个局势完全改变。他采纳在原有的环境下如何在每一天都提升自己,也脱离了自我为中心的心态,积极为企业尽一份力,创造更多的价值。高层领导在发现他的转变后,会议中的火药味也随之烟消云散。最终,在短暂的3个月内被提升到公司里的一个重要高层职位。

 

HR定位和优劣势分析

       HR定位和优劣势分析协助企业HR制定有效战略,深入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势,从而为企业开展策略,提升整体的业绩表现,整合团队向心力、凝聚力和执行力。详情可以联系 enquiry@ict.edu.sg 索取相关的免费咨询、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提示与建议。

 

分析评估指示:

请采用以下HR6大定位和战略技能的分析作为4个阶段的总合评估:

(一)给于企业领导和管理者自我分析其优劣势

(二)企业领导给于管理人员的优劣势分析

(三)给于团队队长和部分员工给与个别团队的优劣势自我与交叉分析:每部门可以挑选3-5位适当的人选

(四)团队主管或员工给于企业领导或管理者的优劣势分析:每部门可以挑选3-5位适当的人选

 

把6大个别定位和战略技能分析的优势和劣势结果作一个得分总合,并为个别定位和战略技能作一个百分比率(所得的优和劣势比例),然后参考分析结果的提示与建议。6大个别定位和战略技能分析包括

 

1.共创企业远景与文化

企业的存在价值是企业的信念导向,引领企业处理事务的方法。共创远景,是为企业创造其存在的价值和目的,而非为了衡量盈利底线而做。这是给客户沟通分享,提供重要原因为何客户该与贵企业合作,也提供员工明确的方向于工作所期望的言行举止,驱动并激发员工全力以赴。

 

2.领导创新变革

理解企业创新变革对整体企业和个人表现的冲击和影响。提升个人洞察力和对事物变迁的敏锐观感。对于执行企业创新变革的热忱、重视、承诺与坚持,并视人力资源为企业创新变革的成功关键因素。

 

3.影响力与有效沟通

沟通是任何人或对任何企业而言,为其中最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有效沟通与影响力确保事务和计划是否能顺利的执行和在预计的时间与有限资源内完成,达到最终目标。是否满怀自信心表达自我的见解,并在沟通中很快就与他人达到共识与共鸣,触动他人的心采纳您的意见,获得支持与主动的行动等等, 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大幅度增长,一呼百应。

 

4.建设与激励高效团队

有效激励和建设高效团队是企业与管理者无可缺的关键能力,它让您体现了个人领导的能力与魅力。一个好的领导者带领着一队卓越的团队,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带领着一队卓越的领袖团队。建设与激发高效团队不能缺乏有效的委派任务与授权,懂得挖掘团队个别成员的潜能和优劣势从而让个别潜能有效的发挥,激发团员全力以赴,有效共创远景和有效决策等等。

 

5.有效执行策略计划

有效执行策略计划是每个企业的成功运营关键,它区分了卓越而成功与一般的企业。企业往往未能得心应手的驱动执行计划,由于各种因素,例如:缺乏有效战略,大环境变迁和内部的变更,缺乏领导力,缺乏强大的团队,遇到困难时无法坚持到底等等。最关键的因素莫过于企业团队缺乏向心力、凝聚力与执行力。

 

6.培训与指导团队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掌握如何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下属,让团队成员可以快速掌握关键知识、技能和态度,自发性和主动性的采取行动,把工作做好,共同完成指标与使命。最有效而快速的方法莫过于有效传递经验与工作现场指导与提供工作表现的反馈。形成企业文化与凝聚力,直到团队的默契与协调达到一定的共识。找寻更好、更快和更有效方法提升个人、团队和企业整体的表现,从而快速达到目标。

 

HR战略部署(一)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HR战略优势与劣势分析后,让我们把这些资料记录在HR战略部署图上。这不但可以协助我们一目了然,清晰自己目前的HR定位,跟踪改进,也协助往后作决策时的参考。

  • 1.首先,让我们拿一张画纸,打横摆设。中间打竖和打横各划一条线。这将把画纸分成四个区域。在左上角写“优势”,同时画一个彩了绿色的小旗子。右上角区域写“劣势”同时画个彩了红色的小旗子。绿色代表通行,红色代表止步,也代表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目前欠缺了某种必要能力、行为或特质。每当选择行动计划时,我们应尽量采用现有的优势,把团队现有的的力量发挥出来。相对的,要尽量避开红色的领域中的特质。如果,红色领域必不得已,我们需要即刻进行培训、指导或招聘补充,把在红色区域的必要关键能力、特质或行为提升。

 

2. 更好定位的选择

为探讨人力资源发展的长期策略,HR和企业管理者应携手分析哪些因素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这些外来的因素可以是宏观也可以是微观因素。环境的变迁将是这些因素的根源。然而,管理者对任何变迁的现象应保持客观,中立,理性与不执著的态度。虽然,一些变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业的策略,对企业造成不利冲击的威胁,但也可以是带给企业商机的有利因素。关键是如何应对和把握。

 

唯一的不变就是改变

       在一段有趣的技能竞赛短片中,每位参赛者必须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一系列的考验,包括越洋游泳、马拉松赛跑、单车、跨越障碍、等项目。一位参与者以敏捷,飞鱼般的身手遥遥领先,把其他竞争对手抛到遥远的后头。上岸后的下一个考验将是完成马拉松赛跑。他充满自信,全力以赴,勇猛前进。。。 过了一阵子,对手们各别追上,并超越了他。尽管他很努力,始终落后,是什么阻止这竞赛者发挥最大的优势呢?镜头接着往下转移,有趣的是这竞赛者在回到陆地上竟然还穿着那双让他在水中名列前茅的蛙鞋。。。

       这短片虽然滑稽趣,确引导我们做一些富有意义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怀念过去的一些事情,尤其是一些让我们成功的经验。可以理解的是,我们一般会偏向使用过去的成功的一套方法而忽略的环境的变迁?就好比这竞赛者在离开海洋时,立即把脚上的蛙鞋脱下,换成跑步鞋时,这将让竞赛者保持优势的地位。对企业领导来说,我们是否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做了适当的策略调整?随着应对企业外来的变化和冲击,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是否已具备应对这些改变的能力让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以下为每位领导者应考虑的九大环境变迁:

 

1.经济周期的变化

近期的世界金融风暴已对不少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从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沿海地区,如上海、浙江、东莞、深圳等城市,尤其业务是以出口为主的行业都受到一定负面的打击。隔夜间,客户订单的取消,甚至客户倒闭消失严重影响了不少企业的创收。一些企业领导者在一时之间不知所措。逼于无奈, 在销售短缺的情况,一些企业在行业中不幸消失了,另一些企业的HR管理者却开始展开一些列艰难的节流动作,大幅度裁员。有趣的是当你参阅国际经济学教科书或从过去历史中,不难发现在经济萧条(recession)现象并非突发性,而是惯例。从30年代开始美国就陆续发生这类事故,近期包括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严重影响世界、80年代中旬的萧条、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让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马来西亚、泰国,甚至四小龙之称的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都受到严重的打击。在世界经济角度,大大小小的金融周期平均为5-7年一回。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的节奏加快,一些国际500强大企业的战略计划甚至从5年大幅度缩到1年。随着中国近期加入世贸和经济体系对外的开放后,部分企业第一回感受到世界金融风暴的影响。经济下滑对一般人来说虽然是贬义词,但可喜的是也有人在经济下滑时找到前所未有的商机就,好比对精明的投资者来收,逆市总是找机会到来的时刻 。这点说明局势本身只是反映经济环境的变化,事情发生究竟是偏于好还是坏在于当事者的意识。在人力资源角度,不仅经济变动,任何牵涉的人员在变化过程中如果未能具备应对的能力或措施,他将面对艰难的压力反应(下一章我们将来会更详细讨论能力与变化所带来的调战心理调研结果)。因此,从HR管理角度考虑,经济下滑对企业带来的冲击是什么?哪些部门或关键人物必须对这方面的变迁保持灵敏的嗅觉?一旦发生,企业应该走些什么?这一组关键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2.地球已经平面化

随着近20年来电脑科技已从原有的资料储存转向信息功能。互联网的发明已把人的距离拉近。过去的国际边界所带来的格局将随着信息时代的发达务性,逐步消失。这变化让一些行业的运作模式起了一定的影响。如贸易行业、金融、物流、供应链等产业的经营流程和系统与过去的20年完全不同。互联网的出现对一些企业面起了不利的挑战,客户只要在键盘间就轻易在互联网上查询需要的产品和供应商资料。这改变了以往市场竞争的策略。如过去一家视优质供应源为王牌的贸易商客户,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客户现在只需上网就能轻易找到供应源的资料。当他们发现过去的竞争优势已消失采用了HR战略思考。经过分析后,把策略定在更密却的服务上。经培训和提升销售团队的附加能力后,协助客户在供应商发货前监督检查所有产品,在品质符合标准后才出口。另一些客户却掌握互联网提升企业本身的优势,如一家著名的国际日化产品供应商就通过电子网络提供其主要大卖场客户库存与自动采购系统。这不但协助其客户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成本,把对手驱逐门外,也给自己提升了对此客户更了解的采购分析。从HR角度,互联网科技个您的企业带来的是怎么样的影响?贵公司如何可以采用互联网提升竞争能力?这一组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来执行这任务?

 

3.劳动群的期望值

劳动群的背景、心理变化和价值观对HR管理也起了一定的影响。如平均教育水平的提升,80后的独生子女与更早期劳动力的一些不同习惯和行为,新一代劳动力把工作当成交易的概念,企业付钱他付劳动,各不欠谁,等,这些变迁将影响到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和忠诚度。员工除了期望受到尊重的对待和参与。我们也发现一些企业的管理方式开始起了转变,从过去的硬性、机械式的管理模式变得更加人性化。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具备的知识、提升工作效率与满意度,HR管理者需要为这些变迁做些什么?随即而来,90后即将步入社会,他们的成长背景又有什么不同?HR管理者又应该如何善用他们的优势协助企业发挥?

 

4.消费群的期望值

您或许会疑问消费群的的期望值与HR有挂钩吗?答案是百分百的细细相关。如果一家企业有再多再好的人力资源,但却不能实现企业的目标,那这些资源还存着价值吗?随着市场的成长,中国已从80年代初的卖方市场转向今天的买方市场。客户群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分为4个层次。

  • a.产品的基本价值。只要产品能提供比本的功能,比如一套沙发只要坚固能坐,客户就心满意足了。
  • b.品质价值。同样的例子,这回客户的要求提升了,除了坚固,客户要求用舒服的沙发皮、设计必须美观、颜色必须能配搭其他家具,等。
  • c.无形价值。客户在这阶段的要求已进入精神需求,如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 d.附加价值。这阶段的客户要求商家提供与众不同的分辨。如终身保修,定期包换,售货服务,或更人性化的服务,如生日卡,贵宾服务等。

贵公司目前的定位是哪一层次的客户?运营的人力资源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来满足客户并完成企业的目标?接下来3-5年企业将会扩充市场到其他客户群体吗?现有的客户将会转变他们的期望值吗?HR管理者需要为这些转变做些什么准备。

 

5.与国际接轨

中国与国际接轨意味更多的外来投资与出口。对一些企业来说是机会的同时,也将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外汇的波动、与第三国竞争、出口管制、关税、国际贸易的步骤、满足不同消费群的期望值、等。举个例子,美国对中国食品未能符合标准而强烈不满的抵制将影响牵涉出口到这市场的企业、意大利米兰抵制温州鞋。这些案例虽然和HR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排除政治因素情况下,HR领导者可以从提升内部生产人员的品质管理水平,和建立更阔贸易关系来缓冲一些棘手的问题。

 

6.科技的迅速创新

科技的创新让一些企业走在市场的前端,也让一些未能及时跟上的企业消失。尤其是电子和高科技产业,在真空管到半导体的演变保留着近十年的过程,但在半导体出现后,产品的生命线迅速缩短,平面液屏电视的出现创造的更多的技术机,但也一些生产真空影像管产家却随着这科技而关门。面对高科技术的变化,HR领导者将如何让人力资源持续保持着领先的创新能力。如何让企业中的关键领导者带领着团队保持灵敏的反应,每当新产品出现时迅速采用新科技发挥优势或即时应对可能造成的竞争威胁?

 

7.劳动政策与条规

2008年劳动法是HR关注的话题。政策与条规的变动将直接冲击企业的运作,如年假、退休年龄、产假、工作时间、裁员等条规都造成劳动成本与企业利润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平均教育的提升和劳动成本的增加,HR管理者也必须准备企业将逐步从劳动密集专向资本密集。事实过程可能由官方文字传达或企业本是提升。对生产线来说,过去员工的每小时劳动生产也必须随着成本的提升而增加。关键是HR如何能协助企业要提升内部的生产力。

 

8.人口老化

随着70年代未家庭计划的实施,人口在未来20年将面对老化的现象。富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将需要思考如何这一群年长劳动力发挥优势,应用他们的丰富经验与资本密集的方式提升生产力。另一面,在企业可能从医疗保健产业着手,扩充人口老化所需要产品和服务,HR管理者有需要做些什么动作来支持企业的扩充?

 

9.企业管理概念

把“航空母舰”概念拆小,各别运作,或外包在近期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不但提升企业运作的灵活性和更有效的成本预算。日资企业就是一个典型的情况。早期日资企业保留“铁饭碗”概念给员工到退休,但被随着经济的迅速变化,这概念已逐步消失。一些日资企业今日甚至协助员工创业,成为商务伙伴。近期一些较发达国家公务员的“铁饭碗”也开始消失的无影无踪。以期工作到退休年龄,他们已改为年度续约的配套。这一类的管理概念变动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运作。其次,企业外包、整合、企业把规模缩小、收购、合拼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HR领导者在人事上的计划。

 

机会与威胁分析

      通过以上九种或更多变迁因素的思考,让我们进一步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 1) 这些变迁是否打开机会之门?给企业的将会是什么样的机会?
  • 2) 那一些机会是符合自己企业的HR优势,或可以撇开劣势?
  • 3) 在这些变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将会是些什么?
  • 4) 那些变迁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目前的正常运作?
  • 5) 在变迁过程,企业中的哪些人力资源劣势将会造成威胁?

 

HR战略部署(二)

       以上分析让我们更清楚前面这段路的地势。接着,我们把分析出来的答案规划成两组填入HR战略部署图中:

(1)把机会或影响打开机会之门的因素填在左下角的方格里;

(2)将会造成威胁的因素填在右下角的方格里。

 

       这战略分析协助我们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上扮演四大角色:

(1)让我们清楚企业自己目前的能力和HR定位;

(2)从内到外的分析协助HR管理者明确清楚可以达到那些更好定位;

(3)更清晰理解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

(4)预测问题的发生,让我们未雨绸缪,采取相应的措施。

 

       完成HR战略蓝图就好比驾驶者拥有了道路指南。这指南将协助HR管理者在运作时明确道路的选择,顺利穿梭大街小巷。每一次在实施HR战略目标时,这蓝图将协助HR管理者更快、更容易和更明确的方法的达到预计的效果。

 

  • 3.制定执行计划

       一个好的计划将是成功的一半。一家私营电器生产企业在经过5年的奋斗与成长,从一家小规模企业扩张到一千名员工。该企业由于首3年有着良好的表现,董事局在第三年决定大刀阔斧的扩充。在一年半的时间从原有的一个市场扩充到中国的6个不同区域。总经理本身在首3年的经营和市场扩充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亲力亲为,到车间指导,也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由于第三年生产线及市场地域性迅速扩充,总经理已开始分身无术,大部分时间被生产线的突发问题所环绕。最终,账目开始出现严重的赤字。经过一系列的咨询、调研、分析和大客户的反馈,该企业多处出现问题。包括产品的质量未能达标、大客户逐渐把生意让给其它竞争对手、客服部得不到能其他部门的支持来处理客户的投诉,对电话铃声甚至感到恐惧、部门与之间欠缺有效沟而导致协调上的矛盾、新采购员缺乏应具备的技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损耗比竞争对手来得高、中层管理者未经过正统培训或具备超过2年的管理经验,主要是总经理的亲戚或是生产部基层组长提升起来。。。

 

       由于繁多的问题同时出现,而且牵涉到不同部门的运作,人力资源领导已束手无策。在这咨询项目介入后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召集高层和关键领导展开企业的优势 – 劣势 – 机会 – 威胁分析(SWOT Analysis)。在引导下,管理层总算顺利完成战略蓝图。接着管理层列出一系列的企业目标,并根据重要与紧急性质顺序排列。当中,管理者之间曾经有一段因意见不同而争执,尽管大家争论的面红耳赤,却保持以建设性为出发点,对事不对人的规矩。最终总算达到共识。在完成分析与目标排列时,太阳早已在地平线消失。然而,大家为已理清大小事情的关键而兴奋。

 

       在清楚目标的顺序后,接下来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多了。在专家的协助下,关键部门的运作流程和系统开始进入正轨的时刻、人力资源发展也同步进行。提升关键人员的心态、能力和团队士气。为节省该企业长期的人力资源发展经费,我们也协助该企业建立了一套培训体系和执行有效教学的团队,专为基层组长和员工进行持续的提升。在12个月左右(比预期的18个月来的快),该企业已完全恢复独立运作的能力,并且转亏为盈。

 

制定执行计划的4大要素

       要怎么样才能制定一个好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HR管理者应注意4大要素:(一)支持企业的目标与长期策略,(二)目标必须明确,(三)顺序排列目标的重要性,(四)把大目标分段进展。

 

(一)支持企业的目标与长期策略

HR目标必须支持企业的关键目标与长期策略。在不明朗的情况下,HR管理者可从企业的使命、远景、和战略考虑。HR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设定人力资源发展的目标:

(1)企业的明确目标是什么?(第二点将会仔细谈论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

(2)需要哪一些人力资源或能力支持企业完成这目标?

(3)如何按序摆设这些能力的重要性?

(4)哪一些能力欠缺,需要提升?

(5)为什么该提升这些领域的能力?

(6)该什么时候进行?需要多久的时间来完成?

(7)哪一些念人该牵涉或者需要增添哪一些人员?

(8)应如何进行?有些什么选择?

 

(二)目标的明确性

何谓明确的目标?我们可采用SMART法则的四个关键因素把目标明确化。第一个S字母为精确(Specific)。要一心一意,把焦点聚集在一个点上,如提升业绩、员工心态、领导变革的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指导下属的能力或品质提升。避免一个目标包含着几个出发点。第二个字母M代表可以量化(Measurable)。举个例子,提升销售团队50%业绩、或者减少50%的人员流失率。第三个字母A代表可以达到(Attainable)。根据现有的条件、资源、和因素可以达到的衡量标准。比如,在6个月内完成招聘和培训3位项目经理是可行的。相对在2天内要招聘能力特强的项目经理是渺茫的机会 – 不可达到。第四个字母R为合理性(Realistic)。目标的设定是符合逻辑、有所根据、合情合理的。哪些是不符合逻辑的目标呢?举个例子,在不提供工具配备的情况下,让一个员工用劳动把一吨重的机械搬迁移动。最后一个字母T代表着时间的涵盖(Time)。举个例子,培养一个组优秀的领导班子可用一年,也可用10年。当设定的时间不一样时,所做的动作将也会不一样。

 

(三)顺序排列各别目标的重要性

管理大师,比得吐拉克说“做对的事要比把事情做对更为重要。”关键是要如何才能有效做对的事?以上案例体现当当大小目标太多,尤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执行者将很容易进入迷茫不知所措的现象。在同一时刻进行太多的目标最终也把执行者注意力分散,最终一无是处,甚至把执行者淹没在无助的压力中。

 

基本上,我们可以把目标从两个层面来分类:(1)重要性和(2)紧急性(如图二)。在不完成高度重要性的目标时,这将对企业正常的运作带来一定的冲击。高度紧急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在急促的时间上必须完成。两者的关系总共可演变成4个可能:高重要/高紧急、高重要/地紧急、低重要/高紧急、低重要/低紧急(视图二)。举个例子,一位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经理预计在1年的时间将要退休并陪伴孩子移居国外。物色适当人选的接手人是重要的事情,然而一年的时间让这目标处于低紧急状态。如果人事部迟迟没有行动,当这经理在一周将要离开时而还没找到人选,这情况将从低紧急状态提升到高度紧急的状态了。相对的,高度紧急状态的目标未必是高度重要的。就好新上任不到三天的文书助力把下午高层管理会议所需要的文具给漏了,赶紧到文具天填补将属于高度紧急/低重要状态。

 

(四)把大目标分段进展

把大目标分段进展就好比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破开来分阶段的了解各别问题的原因,从而更针对性的解决每一个问题。当您完成解决所有的小问题时,您却发现已经把复杂的事情完成了。在战略的角度,其中关键的原因为何我们要把大目标分阶段性的进展:(1)激励前进。当一个远大的目标分为小行动计划执行的时候,当行动计划成功的完成,也就代表着团队已给与他们的承诺,并激发团队向前迈进。就如爬一百级楼梯一样,在您每爬到第十五或二十级楼梯时,总会有给你歇气的一级,虽然辛苦,当您把注意放在数每个歇气的阶级时,在你数了第五六次后,您已爬到的顶端。当团队发觉所付出的努力得到成果时,会促使他们更有信心的继续努力。(2)伸缩性强。在进展每个分阶段的计划行动时,如果面临一些赤手的问题或风险时,要调整计划目标的伸缩性会远远比没分阶段的来得高,并且在调整后马上可以实施,所牵涉的人力资源也相对的少。假如失败了,那也只不过是目标里区区的一个实施动作,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要挽救甚有很多的机会。(3)提高管理给于的支持。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每分每秒都有竞争的可能性,都有掌握机会的潜能。当随着大目标前进时,阶段性的执行成果会协助企业领导更重视和关注该计划的执行成果,并给与更多相对的支持,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事务与目标的顺序选择

       时间是唯一无法采购的资源。把宝贵的时间应用在重要的事情将引导我们与目标的距离拉近。如应有的回报、绩效和表现。它属于关键必须做的事。唯有的先后差距就在于事情的紧急性。因此,我们的第一选择应该是:

  • 1) 高重要/高紧急。由于这里类事情的完成与否将造成重大的影响,加上十万火急情况,我们必须优先处理这一类事务。接着,
  • 2) 高重要/低紧急。同一个概念,做重要,关键的事将带给我们应有的回报、绩效、表现和完成使命。与其忙碌不如把焦点放在思考如何把重要的事做得更好。这一类事物为最理想的事物,因为它允许我们拥有充足的时间去把事情做好。
  • 3) 低重要/高紧急。这一类事物次要,一般因突发情况所造成,由于它的紧急性,容易搞乱我们的注意力,把我们从高度重要的事务上撤下来。关键的是,这一类事务不会带来太多的回报与绩效,只会搞乱我们的阵脚,影响了应有的生产率。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牵涉这一类事务。如果非得处理,可授权安排被人处理。
  • 4) 低重要/低紧急。这一类事务既然不重要也不紧急,那不妨在闲闷时再去处理。

图二,顺序排列事务和目标的方法   

 

  • 4.实行行动计划

      企业成功实行行动计划最关键的3大因素来自(一)人为,(二)人为,(三)还有人为。如果您是老板,是从事HR工作,或者是在管理团队的,您是否有同感?

 

      阻碍企业成功实施行动计划的5大团队功能紊乱:

  • 1.团队相互缺乏信任
  • 2.对于执行缺乏重视与承诺
  • 3.对于相互冲突的恐惧
  • 4.拒绝担当责任
  • 5.疏忽成果

 

       在一家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发生了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在一次的高层管理会议上,管理者都纷纷的讨论并想尽办法,把其中的一些亏损的小运营和或不赚钱的产业卖掉、合并缩小或甚至关闭,禁止持续的亏损所带给整体企业的影响和冲击。经过一番争论后的结果是,决定把这些产业缩小和把其中一些归纳为其他较大的产业管理之下。由于此事对于企业整体影响是非常关键的,没有一位管理者自愿的领导此项目执行计划,制定新战略目标,尤其是要面对处理较敏感的问题、作重要决策等。最后,其中的一位管理者被委托后勉强的接纳了这任务。在制定计划之际,该管理者由于迫切的要把这任务完成,在没有具备完整的改革策略之前,已经带领了旗下团队把此事告知了相关的团队。在一番谈判后被其他产业主管逐出门外。这领导变革团队因而对其领导和整体的执行失去了信心。企业上下部门议论纷纷,受影响的产业团队也开始抗议,不给与合作与任何承诺。该管理者也介于无法面对这冲突的恐惧而辞职不干。当企业的股东和领导发现此事的严重性后,才介入挽救。也因于此,该企业把我们邀请到企业协助整顿其变革,也同时给与培训指导协助企业的管理人员提升关键性的战略和能力提高。经过战略重整和一系列规划性和结构性的计划,加上凝聚团队的执行力和谨慎有效的处理变革中各别的抵抗压力,最终也得以完好的总结,达到双赢的策略,各别受影响的产业人才被公司安顿好,安分守己的为企业奋斗,企业也得到了舒缓,全神贯注的发展事业。

 

       这案例并非特殊,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相似的执行的困惑。对此案例分析,一件并非绝对好,或是绝对坏的事情来说,很多时候由于人为关系,在缺乏某些关键的思维心态和战略技能,例如:拥有沉稳的心态,谨慎分析状况风险,衡量目标与成功,采纳有效的沟通方式,有效领导团队变革,采用选择性和激励措施等,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企业而言,让管理团队参与共创战略计划会激发团队的拥有和主动性,在委托任务的当儿也不疏忽理解情况与提供支助,适当的激励团队等是不可疏忽的执行细节。往往一些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事却影响了整体企业的进展。人力资源战略思考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是超越我们所想象的重要。

 

       在意识到人力资源给企业表现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威力和影响,也让我们一起探讨有哪些需要我们大家关注的,协助成功实施战略计划的组成要素。

 

       有效实行行动计划不能缺乏以下5大关键结构成分:

 

(一)表现与衡量

在制定了明晰的战略实施计划后,在执行行动前,成功关键在于企业和团队是否有制定明确的个人表现衡量标准和系统,并衔接企业大目标的成功衡量标准。您可能会说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往往有大部分的企业在不了解如何制定衡量标准,或没有清晰的衡量准则前已迫不及待的开始实施计划了。衡量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员工明晰的表现期望值与所能获得的相对奖赏,并清楚理解所需扮演的角色和付出;也让企业清楚的分配财务资源,奖励多劳多得,表现出众的员工,让支出与收获成对比,慷慨奖赏具备能力的员工。衡量不限于工作表现如生产率、效率和效应。更重要的是需关注员工在执行中的态度、言行举止和处人处事的方法,作为员工培育发展衡量的一部分,提供更多机会给心态正确和卓越表现者。

 

(二)回顾与监督

管理者或团队领导者需要拟定一套方式,不间断的回顾与监督执行过程。在提供适当的授权和任务委派后,执行过程中的相关决策与解决问题可以交由执行者来处理。可是往往企业在执行的监督中会出现两种常见的情况:(1)管理者无法轻易委托任务和授权,由于对员工缺乏信任和不想担当责任后果,大小决策和问题解决最终还是回到企业领导或管理者身上。(2)在监督和回顾工作时,管理者经常会掉落在执行细节之中,监督和询问执行的方式,导致团队摩擦的开始,争论谁的方法是最好等事。其实,在团队具备相等的能力和获得充足的支持下,有效的执行回顾与监督,只需关注于执行计划阶段性的成果与执行流程,持续寻找更快、更容易、更有效的捷径达到目的地。

 

(三)差距与调整

在执行阶段的回顾下, 最终的反馈不在于执行方式、过程和结果,更重要的是识别员工表现与期望的差距,并试图找寻失败的真正原因,来自员工缺乏能力,缺乏激励与热忱,还是缺乏所需的工具和资源。找寻差距后,该为策略计划作适当的调整,重新冲刺。企业最大的过失在于执行失败后无法把原有的计划放下,赶紧作适当的调整,改变策略计划方式,再次激励团队冲刺。相反的,由于行动怠慢,消沉于失败中,对于大环境变换措手不及,白白流失机会,浪费时间与资源。

 

(四)沟通与支持

在执行计划的当儿,唯一能促使计划和任务能顺利的完成是有效的沟通。尤其在很多大企业,由于部门、阶级、职责分明,员工众多,运营流程复杂,跨部门、跨团队和跨级别的沟通形成了一个大障碍。这也是为何大企业往往在执行战略计划会比预计的时间来的长,所耗费的人力资源也较高,甚至在团队产生争执与冲突时,有极大无法完成计划的可能性。有效沟通促使第一线资讯传达到个别员工、团队与管理层,甚至包括供应商和客户,让企业透明化而顺利的完成目标。另外,企业高层管理对于战略执行的重视和支持乃是企业排行前列的执行挑战之一。领导或老板不关注的事情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因为员工也观察到如果自己努力的完成一份领导不重视的任务,那相等于没有付出过。

 

(五)报酬与庆祝

适当的报酬与奖赏是执行战略计划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很多企业老板和高层管理者最头痛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公平分配奖金,如何才能在保持企业的财务平衡的当儿又能激发员工全力以赴。大部分的企业关注与金钱的回报和奖赏,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回报期望。这包括给与员工个人和团队的赞扬、尊重、支持、安全感、关怀等。在同样的离职或跳槽的调研提问中,老板往往认为具备条件能力的员工之所以离开最大的理由来自于薪酬,相反的,占大部分的员工所给与的答案往往不是因为薪酬的缘故,而是其他的因素。除非是一个不能拒绝的特涨薪酬诱惑,反之如果有更多薪酬那会是上上策。最后,少不了给每个完成的大小阶段作庆祝。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庆祝,那足以给与团队和员工极大的激励和认可,激发团队更努力奋斗。小成就能成大事,当一个人能成功完成小任务,那他肯定拥有更多信心担当更大的任务了。

 

HR的战略思考:总结

       当您阅读到此章,这代表着您在某种形式上理解,并赞同HR战略思考对于协助企业发展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相信您也希望持续成长,相对给与更多有效性的支持于企业,也同掌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能为您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和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在文章里,我们谈到了很多相关的HR定位与战略思考、技能等重要的事项、受益、分析和方法。再多的知识理念与案例,在阅读之后如果没有付诸于行动,这也只是纸上谈兵,只能是协助您在知识层面上的理解,了解对于HR在企业的重要定位与发展的前景和机遇。最终,身为企业领导,管理者,甚至是HR总监和经理的您,也希望能提升个人,团队和企业在面临经济危机或企业发展的当儿,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尽情发挥各别的潜能,拥有一团能干的团队,稳固企业核心团队,提高向心力、凝聚力与高效执行力,最终达到目标与获得更多的盈利。

 

       为了协助您踏出第一步,或许您可能在未完成阅读就已经开始实施战略计划了!不管您现在处在于什么情况之下,您目前是否有时间坚固此重任,贵企业是否有适合的人选担任其角色,企业的差距满大的,还没有足够的准备采取此战略行动,或许在企业内您还没有给与相对的机会展开适当的HR策略等等。这一切都不重要!你我也了解并非有最适合的时机,最完美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永远不能等待交叉路口所有的交通灯转绿了才前进,这或许是可笑的,但思考回来,有时候当我们在考虑是否要做一些事的时候,也就相似于站在路旁等候交通灯一样。“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开始踏出第一步,脉象更高的成就与收获。

 

       您可以跟随着HR战略思考的4部曲,应用所提供的企业分析工具,展开一些分析调查,再与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团队分享和讨论如何让HR更有效的协助企业,提供企业精悍的团队 – 用最快、最容易的方式把企业远景转化成实践。您绝对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地喜悦和反馈。在我们学员当中的HR负责人在没有给与任何机遇的情况下,主动积极地展开了此行动,结果获得了上司的赞赏,并得到了企业股东和管理领导团队的支持,开展了一个HR全新的高速。其他人,其他企业都办得到,相信您也可以做得很出色!祝您一帆风顺,马到成功!如果有需要更多的指导协助和获取完整的工具,可以联系 enquiry@ict.edu.sg 索取免费的工具和资讯、相关的咨询、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提示与建议 。

 

通过MAINNOVATION®创造差异化优势

2017-06-28     出版:ICT新加坡     作者:陈庆欣

       通常,当我们谈论“创新”时,它更多是一个见不到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许多公司将“创新”作为其核心价值观或口号之一。然而,许多组织管理团队仍在苦苦追寻使创新付诸实行的方法。其中关键是,我们如何实施变化和创新,以获得实际效益?              

   

创新是为新挑战制定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将创新付诸实践涉及四个关键环节,即创新体系:认知-技能-实施-现场实践。就像支撑一张桌子的四条腿一样,缺少一不可。关于创新体系的第四步现场实践,我想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次在创新培训结束的时候,一位高级干部学员对我说:“我参加过许多类似的创新课程,培训师讲得很好,他们也做了很多案例研究,但在应用方面,我觉得课程与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使得学习一直停滞在概念层面,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但你的课程就像一个‘思维体育馆’,每个学员从进入教室,就要运用你所教的方法,开始审视自己,找出需要‘锻炼’的核心位置,并且你可以真正学会在两天的培训内完成具体的‘作业’。”因此,知识和技能必须与现场实践相结合。我们自己检查“健身”需要自己去体验,“看到”其他人“健身”(案例)不能让自己变强壮。创新必须认真对待,你要把握和实践每一个创新思维工具,直到你得到答案。   

 

       在2012年6月《上海视野》杂志采访中,记者提出了几个尖锐的问题,我想在这本书中分享一下。他们深入探讨了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采纳改变和创新的前提是什么?”

     

       我回答说:“首先让我用一个比喻来阐述。创新从“理念”的种子到收获“果实”,需要不断浇水施肥,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改变”,所以创新离不开改变。其中因果关系就像海浪和水一样不可分割。创新与改变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我们发现,近年来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许多公司对改变和创新的培训和咨询的需求都在上升。我们从不同的客户细分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多数都是围绕公司并购、内部重组、实现快速发展、面对全新挑战、开拓新市场、重振竞争优势等方面进行的,反映了四个不同创新发展阶段需求:-

 

(1) 创新突破:企业寻求创新突破方案(战略层面需求) 

(2) 实施创新:协助领导作出准备以组织创新理念的实施(更需要如何领导改变); 

(3) 拥抱变化:保持稳定和谐,确保创新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实效和团队协作(更需要获得战术性的改变能力和改变过程必备的管理); 

(4) 创新文化:把创新思维培养成整个公司的习惯和文化。 

 

      培训目标可分为三类:(a)创造价值和独树一帜的新产品和服务;(b)优化现状,通过建立更完善快捷的方法来节约资源,或在产品和服务上实现优势突破;(c)创造新方案来处理全新的问题。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创新必须围绕技术而建立,或者创新只出现在技术层面和技术行业,或者更多涵盖于产品研发中。但是,在过去数十年中,我们一直在培训来自不同行业、有不同类型的改变和创新需求的企业,以及不同层次、领域、职位的团队。创新是一种系统的思维模式,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改善产品和服务、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效。例如:-

       

(1)通过创新思维制定业务方案,改进业务模式,帮助上市公司管理团队强化战略地位; 

(2)在短期内,帮助国有企业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3)帮助外商投资企业的关键领导者更好地配合产业政策,应对市场变化,建立市场定位; 

(4)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帮助私企研发工程师进行低成本产品开发,以简单和可扩展产品特点,赢得市场份额,快速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5)帮助国有老字号服务型组织团队重塑竞争优势,建设创新文化,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 

 

       在不同组织层次上,管理团队需要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例如,高管团队一般更注重战略创新,包括但不限于如何提高公司和股东的价值、开拓新市场、开发不同渠道、收入来源和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和人才利用的最大化、改善成本结构等,从而使公司更上一个战略台阶。中层团队的需求通常集中在如何有效实施战略和解决管理领域的个人问题上,如营销、销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质量、生产等。

 

       每一个组织管理团队在快速发展或随着改变和创新的实施而加速增长过程中遇到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应对员工的抵触和看清现实的能力。有两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注意:他们要帮助团队中的每个人“安顿”下来,同时向他们展示清晰的远景。        

    

       创新的实施会遇到员工的抵触,特别是有8-10年以上资历的老员工,他们一般都建立了一个心理上的“舒适圈”,安于现状。在实施改变和创新的过程中,一旦他们需要改变,就会打破他们原有的“舒适圈”,这会让他们对未知产生恐惧,疑心加重。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负面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团队的执行能力和创造力,降低团队与公司之间的信任,导致士气低落和人才流失。为了使损失和负面影响最小化,最高领导层在实施改变前应做好沟通,使团队和员工意识到:“创新是必须的,改变是唯一的途径”,从而用正面的思想和态度引导人们应对改变,并教给员工必要的创新技能。有时,许多公司也会使用外部培训师从中立的角度来引导改变。 

  

       此外,管理者还必须认识到创新的现实。创新不是终点,而是过程。因此,在实施创新的同时,公司领导必须高瞻远瞩。例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希望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进一步规划上市。他们认识到,“创新”作为过程的一部分的必然性。在我们的创新培训的帮助和指导下,公司在6-12个月的不同阶段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执行计划,把创新理念渗透到,整个公司的行为习惯中。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从最高层领导到最低层员工都参加到相关的技能培训,并努力促成创新文化的建立。同时,成立创新委员会,负责在六个不同的横向任务中(营销、运营管理、人事管理、产品开发、客户服务、战略模式)监测、衡量和推动创新。最终使创新成为企业每位员工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逐步形成了企业的创新文化。  

 

因此,在创新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注意团队的能力、思维和心理因素的相应变化,帮助企业稳步快速前进,支持企业的持续性行为转变。  

 

MAINNOVATION®集思创新体系

       这里有一个扼要的六步创新指南,助你将创新理念和想法转变为可行的计划,并为带来实际利益。但最重要的是,要获得从上到下全面支持,CEO和所有股东的支持对于成功实施改变和创新至关重要。  

 

       把创新转变成效益的MAINNOVATION®集思创新体系(图表1)包括:- 

 

1.自我认知MINDFULNESS

a. 情境分析

  • 复杂的现实导致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的等价的结果似乎是矛盾的。你的眼见耳闻未必真实。情境分析使你保持客观作出评估,避免JBEG。我们不能从问题自身层面上解决它。全面分析对于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至关重要,而不是根据症状在表面上判断问题。 

 

b. 激发求变

  • 激发正面主动的心态对于打开人们的心锁,认清自己的内心(WIIIFM)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学习变商的2个维度和4个象限,识别自身现状,学会“明智”工作。 

 

 

2.聚焦目标 AIM

a.识别核心突破

  • 如果回到个人层面,我们在生活中寻找的是什么?幸福!最大的价值是为他人带来幸福,它可以表现为不同方式,帮助他人节省时间和精力,更简便做事,取得更好的结果,更快完成工作,更有高效和高产,影响他人积极转变,等等。这些是我们可以确定的一些创新目标,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或满足他们的需求。

 

3.开拓创新 INNOVATE

a.开发新思路与孵化计划

  • 我们通过引用在前面章节中分享的促进个人进步案例,引入了一些创新思维模式,如创新思维的三个层次(图11)和SMACER®创新模式与思维工具,这同样适用于组织团队开发新的理念、想法、战略、市场、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优势、业绩、生产力、收入流、成本效益,拓宽分销渠道,创造市场价值定位等。

 

4.下一步行动NEXT STEPS ACTION

a.实现创新突破  

  • 使创新成为现实的三个重要步骤:(1)绘制蓝图并按进度执行;(2)展示你的“创新理念”来影响改变;(3)建立支持体系和后援会。 

 

b.建立“只有更好”的创新文化

  • 为了保持持续的发展和增长,必须在一个组织内培养创新文化。除了培养正确的心态和能力,还必须创造一种氛围来培养创新文化,就像种植“创新树”一样。“创新树”需要不断浇水、施肥和在阳光下生长并保持活力,这同样适用于创新。

 

增强企业团队管理实效的关键体系

2018-05-10     出版:ICT新加坡     作者:陈庆欣

       在企业/组织中,团队成员间有不同的想法、处事方式、以及与顾客、商家和合作伙伴的沟通方式,是很正常的。就像邓小平在80年代说过的:“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说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得到结果,而不是做事方式;这句话同样解释了实效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改革开放初期非常重要,因为那时没有可以参考的做法、没有最佳的做法和标准流程,每一个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然而时至21世纪的今天,不仅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如美国、新加坡、日本、欧洲等在发达国家,我们见到很多大型跨国或国内,国营或私立企业,都热衷于发展 企业文化、培养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与企业的远景、文化和价值观保持一致。当组织变得越来越壮大,团队、合伙人和客户便会变得多元化。他们的思维、处事和沟通方式也会不一样,即使在规则制度的约束下,也难以变现出一致的核心价值。一个庞大的组织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情形下既维持规模又不是灵活?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平均企业存活年限在上世纪已经从67年锐减到15年。研究表明,长久存活的企业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并且能维持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员工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包容性很高;财政稳健,架构精简。可见,发展组织的存续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从发展组织的存续能力的角度,我们可以着眼于两个方面: (1) 组织思维,和 (2) 人员管理。 

 

组织思维

       存续力就像有生存能力的生物体一样, 例如人类、树木或其他生物。以人类这种生物为例,我们简单地说明这个概念。从生理上看,我们的身体由不同的器官和身体构造组成(例如,心、肝、肺、手、脚等,类比于组织中的不同职能部门)。每个组成部分都通过基本代谢和对环境的机械反应来保护自己免受潜在威胁,以生存和保持活力。例如,当你的手接触到一个热锅,你的手臂会迅速把手收回以远离危险和保护自己,是非条件反射的一个现象,犹如自主神经系统不用经过大脑的思考就能对五官接触外在的自主反应如果将所有的器官都从躯体分离开,他们都将不能长久存活。他们需要互相支持来维持躯体的完整和存续。又比如,在奔跑的时候,呼吸、心跳都会加速,将更多的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

 

        对于企业/组织而言,也是一样的。可行性系统思维由斯塔福德·比尔于1972年首次提出,并命名为可行性系统模型 (Viable System),包括五种系统思维(图表1),如下:  

 

1.操作功能(运作):  指肌肉及相关器官,使躯体能运动 

2.协调功能(沟通监督): 指控制肌肉和相关器官的神经系统 

3.方针和支配功能(政策制定): 指维持躯体平衡的小脑  

4.情报功能(环境觉察): 指从外界接收的五种信息和产生有效的回应 

5.策略功能(战略决策): 指大脑,能思考和制定计划 

  

      在我们与很多组织合作过的经验中,即使他们处于不同规模、领域或形式,通常都包含了系统1(操作功能)和系统5(策略功能);对于较大规模的企业,他们会有系统3(方针与支配功能);他们大多数都会在系统2(协调功能)和系统4(情报功能)有所欠缺。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两个系统,而是因为基本的市场营销部门已经胜任了这两个角色。我之所以说他们在系统2和系统4的弱势,是由于对于一个企业整体的沟通和信息渠道而言,适应内部或外部变化的意识对于整个公司的存续性极其重要。大部分组织仍然维持着自上而下的运作、沟通和消息传递方式,保留着纵向的组织思维,因而变商较低。

 

       可行性系统模型让一个组织能对动态变化作出更快、更有效的回应,使每位员工都恪尽职守以保持活力,并且能回应外部动态变化并解决问题,而不需经历沉冗复杂的层层决策过程。这个模型在各个方面都有效果,例如助于提高:-

 

1.提高管理实效 :节约了层级决策所花费的时间,使对市场的回应更具可行性。例如,在服务客户和解决客户的疑难方面,赋予员工一定的权力和空间。

2.把领导者从繁重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 使高层领导者能够专注于“做对的事而不仅是把事做对”。例如,培训、指导、在解决创新问题上辅导员工,作决策而不是只给团队领导或经理人下达指示。 

3.增强核心竞争力 : 通过自发和自主思考,提高执行力。例如,有创意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使个人或团队雇员能主动做出改进和影响,以获得他人的支持。

4.强化内部运作: 获得更高的工作满足感、自主性和责任感和义务。例如,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以及在产出成果时能自主决策,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得到结果,获得报酬。   

5.系统思维 vs 结构思维: 为了突显这五种维持存续性的要素的作用,组织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五要素的定位。系统思维要求全面的方针、程序、工艺、内容以及积极思考和决策能力;而结构思维则只为生产活动指明方针和规则的框架和背景,为个人提供一个展现技能和经验的平台和环境,以他们的长处解决问题。它适用于任何规模、形式和领域的组织。

 

人员管理 

       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常常在培训中听到很多经理人说:“世界变得太快。很难去管理新一代员工,因为和他们之间有代沟。”无论是60后谈论70、80后,还是70后管理80、90、00后团队,代沟都存在。新世代的人有什么不同的思维和行为?举例说,有些研究指出,通常80后的新世代人群会更加自利、看重不同等级或职位的公平对待、以及拒绝加班;而老一辈则更加尊敬领导、辛勤和谦虚。生于不同年代并无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受到大环境的动态变化影响的不同。

 

       从硬件系统思维 “螺栓和螺母”的概念软件系统思维“人本主义”理念,管理的概念也在不断改变。当前,“人”决定着组织的质量。“一个良好的领导者带领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则带领着一个领导团队。”随着人们期望值的改变,“雇主”角色从发号司令转变成“共同创造奇迹”,而“雇员”角色则从谋生转变为贡献价值。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只创造基本的业绩,还会帮助其他人超越自我,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在21世纪,越来越多的组织关注员工的满足感,例如谷歌(Google)在2015年被评为员工首选的50个最佳工作地之首,给予员工无可比拟的福利、关怀以及薪酬待遇。但是,这家公司能吸引世界上最好的人才的原因却是,他们提供了大量“晋升机会,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以及无数的职业发展资源。”有些人则认为只有大公司才能做到这些。对你来说,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怎样的?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组织有不同的改变影响。小组织更灵活,因为参与决策的人少。当人数增加,集中于思维的精力可能会被分散(除非有共同价值),那么处理问题的能力则另当别论了。当组织变得庞大,如果缺乏共同远景和价值观这些文化基因的传承,人们便会各自为政,以不同的行为、思维来应付客户。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我们遇到的让人大看眼界的奇妙情景。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她的家人到新西兰南岛度假。其中一天,他们住在卡特林的一所农场,并在那里吃早餐。 屋子有八个房间和一个大花园,距离主路约两公里,道旁种着两行大树。屋主是一对老夫妇,独自管理着一个有3,000头羊的农场和民宿生意。他们只是请了一个钟点工帮他们每天打扫房子。让人惊奇的是,偌大一个房子居然没有一把锁。当她讲给我们听时,我们都感到讶异。现如今,没有人不敢不锁上房门,以获得最起码的安全感。当她问屋主为什么不锁门时,他们回答:“我们家没啥可偷的,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们说得很平静像是一切都理所当然。”万一你们外出时有客人入住呢?”他们回答:“我们只是在房间外面立一个写有他们名字的黄色牌子,他们就知道住哪个房间了。”只有非常开放和高度信任,才可能这样做。对比其他住过的民宿,如果有相同大小的房子,他们起码要配备两辆车、四个工人和一个经理,当然,门都是锁上的。

 

       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个案上升到组织层面(当然不是为了开门揖盗)看,它还要取决于社会、文化和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借此深思,如何才能在不同的控制权中取得平衡。是什么使他们如此开放?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借鉴什么?第一个屋主有一个“无物可失”的平和心态,对客人和钟点工充分信任,让他们自出自入。他们首先要认为他们接触到人每个人都是善良和可敬的,才会遇到尊重他们的善良的人。他们也能很低成本地运营他们的民宿。

 

       对于企业/组织团队,怎样才能使与我们相关或共同工作的每个人正直、忠诚、守信、可敬、团结一致,而不需要增加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和管理措施?关键还是共同远景和价值。我们与团队是否建立了一致的远景?是否使员工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保持一致?是否给予员工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很多时在培训中我问到CEO或团队上述问题,有些人说没有,但大部分人都持肯定答复。其实他们经常做的是召开集体会议,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比如公告板、员工手册等来灌输、解释和分享他们的远景和价值观。我会告诉他们,这些不是共同远景和价值观。为什么?

 

       典型的企业/组织有他们自己的远景和价值观,通常由CEO或者高层领导委员会所建立。这不是共同远景也不是共同价值观,只是领导层的远景和价值期望,通常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传递给员工。同时,通过吸取不同企业组织团队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他们的共同特质:幸福感、高度信任、热情、团结、凝聚力、协作、执行力强、能力丰富、和谐、主人翁感和强大的觉知。可以归结为一下三点:可行性高、富有激情、和团队合作。 

 

       要打下扎实的根基,企业/组织要与成员的远景和价值观保持一致,以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实效。我们遇到其中最显著的,是通过向我们一样的培训师和教练的介入帮助他们建立企业文化和建设优胜团队,使全员达成一致的远景和价值观,是所有员工都认可和付诸实践的远景和价值观,而不仅仅把“文化”看成是上行下效的强制口号或月度会议演说,或者是用来提醒公司价值观的年度测试。企业组织要建立一种有吸引力的远景和价值观,最终使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图表2)保持一致,才能提高生产力和执行力的效果。

 

 

 

南方人才:纵论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

2008-08-21  南方人才杂志   记者:梁瑞玲     采访嘉宾:陈庆欣

       在一个中国南方人才杂志封面采访,ICT首席执行官/主席/创办人,陈庆欣先生被邀分享有关人力发展对于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增长的关键。

 

陈庆欣纵论东西方人力资源管理

       今期的主访嘉宾,拥有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外国人,深切感受到他温文尔雅的气质和态度。身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认证专业培训师、演示导师、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和商务导师他却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他就是我们密切关注的的一位顶级人物,陈庆欣先生。

 

       他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员受益匪浅。除此,他凭借独到的眼光、精确的分析能力,也协助了不少中小型企业突破瓶颈。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良好的西方教育背景, 使其能兼具卓越职业经理人的品德和高雅儒商的睿智于一身。他不仅具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基础,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工作经验,还具有国内外企业管理以及咨询顾问的经历,是一位从国际跨国企业管理实务操作成长起来的专业培训师。他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丰富跨国企业管理背景,咨询和培训经验。

 

       他是诸多国际五百强企业和行业领导企业中高层领导与管理的导师,也是诸多国际著名培训师的老师。在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已培训逾千名国际专业培训师。也是唯一一个结合中西企业文化管理,把东方智慧和西方管理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实战管理顾问、企业导师。

 

21 世纪的企业挑战

       近期珠三角的制造业企业流失得比较厉害,成本上升与外在因素所造成的销售价下滑对不少利润较为单薄的行业已造成一定的生存威胁。

 

企业转战能解决问题吗

 

       为此,一部分的企业已转战内地,另一部分转战越南或其他地方。关键是,这样的转战法是否能解决问题呢? 陈庆欣认为这是每个国家每个地方在社会成长与繁荣过程中必经之道。老板希望丰收,员工也希望能过更好的日子。

 

       从农田到城市,从骑单车上班提升到电单车,再提升到汽车。从三、五个人合租一间小房间,到拥有自己的洋房。这样的繁荣进步过程也意味着企业经营成本的提升。因为人渴望进步,这情况不管是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是不会更改的。只是早与迟。如果把转战当成是最佳方案的话,经济学家们会把称这样的动作称为“出口问题”。换句话说,企业在搬迁后,随着劳动群的素质提升,企业仍然要面对成本上涨的问题。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提升企业效率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那要如何才能更有效解决问题呢?企业绝对不能抑制员工对成长的意念。这情况就好比处理洪水,堵水只能一时,惟有把水疏通到要的地方为上上策。会期望成长的劳动群意味着有目标,有干劲,也意味比较容易激发。然而,随着劳动成本的上升,企业的运作模式也必须随着环境的进步从劳动核心趋向资本核心。

 

       换句话说,员工的回报将从机械式的劳力付出步向人性化的思考付出。在新模式下,每一位员工如何掌握更快、更简单、更有效替代两个人的工作时,哪怕员工工资涨幅了50%,老板原本需要支付两个人的工资现在只需要支付一个半,成本无形中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还降低,最终达到劳资双方还是皆大欢喜。

 

       让我们借鉴其他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当时所碰到的问题,包括以前的日本、韩国、新加坡,莫不如是。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也遇到同样的问题。由于成本上升等原因,很多到新加坡投资的外企纷纷转战马来西亚、印尼和泰国等人力资源成本更低的地方,但后来,那些“逃亡”的企业又全部回到新加坡的怀抱,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当时新加坡当局成立了一个生产力局,企业在遇到生产力和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时,都可以寻求咨询和帮忙解决问题。在协助企业经过一番的模式重组、培训与员工素质、效率的提升后,企业也迅速夺回自己本身的竞争力。

 

HR在提升生产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HR在此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力资源发展的迅速提升,有助人才的流动减少,企业开源节流,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有效抵御成本的上升及销售压力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企业就无惧各种危机状况,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持续改变是企业成功唯一不变的法则    

 

       著名书籍“谁动过我的奶酪?”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叙述了生活中的改变是无可非议的。企业在面对同行竞争的冲击,消费群体的变动,如年龄老化,价值观和选择的喜好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改变。然而,人性却往往在舒适圈待久后而抗拒改变。就好比要把从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改变过来是必须费时费力的。在面对环境变化时,大家都知道改变是企业持续发展必要的因素之一,但是为什么一些企业到了水深火热,竞争能力在每况愈下的情况,还抗拒改变?而在同样的环境条件的一些企业为什么又能发扬光大呢?当然,这因素回到了自己本身,虽然影响因素有好几个,但首大关键是企业能否对环境保持着灵敏的嗅觉。    

 

       这情况就好比把青蛙放在盛满水的锅里,当水温与室温同样时,青蛙感觉舒适自在,即使在锅底陆续加热,青蛙都不会感觉到生命的威胁致到煮熟为止。让而,如果把青蛙丢进经已加热的水中,巨大的温差异将会促使青蛙下意识反应即刻跳出来。企业也一样,在失去应有的灵敏度时很容易成为”锅中的青蛙”。那要如何才能保持应有的灵敏嗅觉呢?

 

陈建议两个点:

 

(一)邀请相关的专家定时给企业做定时的审核,如,战略审核、各别管理功能的审核、人力资源审核。
 

(二)塑造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让每个员工和管理都意识并掌握积极性改变是应具备的素质。

 
聚集人才的价值

 

      人才流失的两面观。劳资双方都应采取更好的理解、沟通与配合。

 

       在广州的一个HR俱乐部里,陈庆欣与在座的HRD、HR经理交流互动,HRD们畅谈所在企业的情况;9个月后再聚首,陈发现,超过一半的HRD、HR经理已经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了。

 

       HR流动率之大,出乎陈庆欣的意料。了解之后,他发现,尤其广东的中小型企业老板往往对HR进行培养有所保守,他们担心,培养后的员工翅膀硬了,跑得更快,投入产出比不合理。而HR却认为,企业没有给他足够的施展空间,这包括更人性化的管理,如个人的学习与成长、职业发展、工作受到上司的赏识与认同。很多时候,对方未必是单纯为那高几百块而跳槽。然而,在骑驴找马的过程中,一般上也会顺带找一份比目前的待遇再走。如此一来,老板很容易误解离职员工的真正心态,从而有效解决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当企业长期在这样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中运作,大家都很容易疲惫不慎。因此,对老板来说,留住人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陈庆欣给记者讲了个故事。在一个跨国公司改组前的一次峰会上,企业邀请他去做一场会前培训,当时参会的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总经理和区域总监。陈问他们,你的工作里什么让你们感到最兴奋?其中一个位来自印度的总监回答说,我最兴奋的就是月底拿到公司给我的工资。其他同事也为此答案点头。

 

       陈庆欣立刻觉得,这是极度危险的事情,因为他把他的动机建立在物质上,换句话说,如果别人给他更好的物质的话,他随时都会离职。这时,陈更深刻领悟到该企业为什么迫切邀请他老远过来做此培训。认识了经理们的心态后,他把焦点放回到思维上。在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与活动之后,该印度总监总算明白到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当下的利益跟公司是息息相关的,最后,他为自己在公司的贡献感到骄傲。陈把这场培训变得更有意义,也协助该企业度过了一场浩劫。

 

       HR是企业的防御系统。陈庆欣发现,在广东的中小企业老板往往视HR为非生产性角色与次要的角色。 在企业还未达到一定规模时,这意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企业前线作战的人员难免会有伤亡,后勤必需有人招兵买马,练兵,再即时把有素质的兵马调到前线替换。如此一来,企业才能保持应有的竞争能力,持续成长。相比之下,上海的情形有点不一样。在上海,很多企业的HR扮演的是企业的战略伙伴的角色,他们更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更关注如何让员工跟着企业的步伐一起前进。虽然,少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老总在开始时认为自己的企业与大企业,尤其是外资有所不同,但在陈庆欣强调“格局决定了结局”,企业老板唯有先解开脑海中的框框,才能跨越瓶颈。

 

HR应先累积沉淀 – 焦点于成绩

 

       对HR来说,陈也指出,HR可以在跳槽前应多做一些沉淀,在每一份职责上累积突出的成绩,如此才能高速的提升。他比喻如果条件都差不多,为了一点点的钱而去跳槽的话,也不过是从一个梯子跳到另一个。那要如何才能从梯子转到升降机呢?关键在于把焦点从过程转向成果。

 

       很多时候HR为自己在担任过的职称感到骄傲,如某某企业人事总监。陈庆欣认为这固然是好,但企业更想看到的是这人才能为该企业结的是什么样的果实。尤其对年轻HR,这为更加的重要。试想一下,一位平稳但累计数十年经验的HRD与另一位只上任3,5年的年轻HRD在面对一份职场机会时,年轻HRD显示在过去几年中,为该企业有效提升了人力资源发展,大幅度提升了人员的素质,也降低人才流失,从而为企业节约了数千万人民币的人力与运作成本。你是老板的话,请问你会优先考虑谁?相对比较的话,谁的价值又会比较高?因此,当HR把关注重点从流程放到成果上时,你会从忙碌中脱颖而出,事半功倍。

 

思维决定了企业的健康状况

 

       在招聘关键人物时,要考虑的因素繁多,比如应聘者的效率、效益、品格、素质、能力等等,因此,在国外,企业喜欢请专业招聘机构进行招聘,因为招聘机构有专业的人士和专业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招聘,减少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招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侧重点,高层侧重于他的创新与策略能力,中层注重与运作与团队的管理技巧,而低层则主要是操作技能与愿意努力付出。三者之中也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思维。

 

       陈庆欣举了一个实际案例。一家著名行业领导的企业要请一个区域总监,老总邀请了两个候选人从外地飞过来,一起共进晚餐。结果一顿饭下来,他们一句都没提及应聘及工作的事情。晚餐结束后,老总聘请了其中一个人。

 

       被请的人很好奇,问老总,为什么整个过程你没问我做过什么,也没问我的业绩,就决定聘请我了?老总回答,因为你的一个动作,证明你的思维能够支持你的正确决策。在上汤之后,你先尝了一口,然后撒盐;而另外一位还没品尝就撒了盐。以小见大,从这个生活的点滴,可以预见,你们在运作公司时的处事方式。如果你不懂得试探公司的方向就作出决策,我又如何放心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你呢?

 

       可见,思维的重要性。职位越高,要求就越高。高层是要放眼大局,要宏观思维,如此才能把握企业的全局,使企业的航线能持续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管理思维

 

       西方的管理学提倡人性化,何谓人性化,就是思考性、参与性。西方的老板通常会给下面的人指明方向,管理层把自己的想法讨论、汇报和执行。这就是参与性。而东方的老板又会如何做呢?老板普遍会把担子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而说,“我们应该往这个方向。。。”他也会接着提议方案,跟着“你们有什么看法?”结果你会发现大家都采用二选一法则:(一)老板永远是对的;(二)当老板不对时,请参阅第一条。最终核心还是回到老板说了算数。

 

       这种情况普遍在中小型企业出现。这无形中也给老板套在局限的框框中,以致有钱就没闲的情况。陈分享了一个亲身体验的故事。当时一位网际网络公司的总裁在课堂参与了一项活动后默默无语,经一番反思后,他终于开口分享自己的学习点。说到“你知道吗?我花了不少钱与时间去学习MBA,EMBA和其他的课程,也请了专家顾问帮我。但始终没解决我公司里的问题。

 

       没想到却在今天这么简单的游戏中让我找到答案。”在进一步问及的时候,他解释“其实公司已成长到瓶颈的情况,不容易突破,大大小小的事物已让我精疲力倦。今天,我才发现原来问题在自己。我所需要的是管好身边的几个高层经理,而其他的只需要放手让他们处理,并信任他们。这样,我就有更多的自己的时间和做更多其他的事!”

 

沟通是带来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好的工具

 

      企业文化往往就是领导人文化。这是有所争议的话题。然而,让我们观察五百强企业也好,民营企业也好,换了领导人,整个做事的方式,以及整个文化、思路、方向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有的职业经理人会纳闷,老板说一不二,太强硬。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老板有自己的看法和远见,反过来如果老板老在改变方向,会很危险,这样下面的人就会失去方向。职业经理人通过有效的沟通,不是机械性,而是思考性地参与策略,这才是王道,其中的关键在于方法和技巧。       

       沟通在企业向心了和凝聚力扮演的重要的角色。老板往前冲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下面的人也在冲,但往往却是冲往不同的方向。如何才能统一大家的步伐?陈庆欣认为,理解、参与和默契是很重要的。让员工适当的参与不但能带来一定的工作满足感,也让员工熟悉并做得更快、更简单、更有效。高效沟通的其中另一个关键是表扬。东方社会一般相对会比较少,担心晚辈在受到表扬后难以控制,而西方却乐于表杨。这跟社会管理思维有关。东方一般采用的是偏向于鞭策概念,而西方采取的确偏向于萝卜概念。

 

        那,到底哪一个方法比较好呢?鞭策一般立竿见影,然而,领导不在,鞭策效应也随之而失去作用。反过来,萝卜效应激发他人发自内心的行动,既是领导走开,团队因拥有自己的驱动力而回延续进展。所以,适当的表扬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会促使他人全力以赴的投入。当向心力、执行力、凝聚力都做得很好的时候,企业才会众志成城,无坚不摧。员工也不会为了区区几百块钱离开归宿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这也反映了为怎么大部分的500强企业每年都会在新财政年度开始时给管理层和员工各别进行团队整合类似的活动。管理层所做的目标一般除了让不同部门的经理们有更和谐的跨部门沟通,也制造碰撞启发创意点子,而一些企业在宣布新策略前也会穿插变革管理作为铺垫。对于基层员工在新财政年度的启动,一般不难在培训市场中找到相应的团队整合课程作为激发员工归属感的目的。

 

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成功必要因素   

 

       很多发展中国家,硬件总是要比软件的成长来得更加快速,每各几个月到另一个城市时,总会看到新冒起来的五星级酒店,装饰堂皇,匹配得上国际标准,当然价格也是五星级。然而,人员的服务素质往往却只有三星标准。如果人才素质能加快跟上,那企业将会陆虎添翼,保持着领先的优势,更快成长。

 

提升技术人员成为管理者

       在多次企业咨询中,陈庆欣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往往会选择把表现优越的工程师提升为经理。这概念是非常的好。然而,与人共舞和与机器共舞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企业应即时提升这些新上任的经理相应的人际和管理的能力。否则,经理在与团对沟通发生挑战,或组员不按照指示执行任务时,很容易回到惯性技术人员的思维把所有的问题由自己来处理。与其叫他们做是那么的困难和花费时间,不如自己做的概念一旦萌生的话,将失去了管理职位的意义,这对大家都造成一定的压力。

 

       对企业来说,交了一个团队给他不但没有提升生产力,反而增加了他的负担。对老板来说,执行企业的策略和顺利完成预定的目标将面对一定的挑战,下属却因未得到应有的领导与支持而沮丧或跳槽。怎么办?老板如果以他的管理能力未到位而把他降回原位,这将大大抹杀士气,搞不好,有可能失去这么一位难得的专业人才。 因此,严谨锻炼将官的能力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成功基本元素。为了协助从技术提升到经理的人员能更快掌握新职位的运作,陈庆欣建议企业应对人力资源发展与企业需求做个相关的测评。再考虑一些前后优先考虑各别的技能提升,如高商务通、影响力、说服力、领导力、情商管理。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国学中记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文字上理解,古代就已经意识到“教”和“学”是细细相关的。即所谓教而不学,既是白教,学而不用,既是白学,用而没成绩,既是白做。

 

       从教学角度,陈发现一个有趣的情景,经常看到国内的各类培训都普遍喜爱采用口述授课的方式。根据专家统计,聆听者在正常情况,二十四小时后能记得对方所说的话一般只能达到6.25% 到12.5%左右。正如孔夫子所说:“你说我则忘、你做给我看,我则记得、你让我做,我则拥有”。

 

如何达到培训效果

 

       那如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这牵涉到培训的目标是什么。一般可分为三大层面:(一)知识层面、(二)技能层面,和(三)思维层面。

       知识层面为最基础的层面,属信息性,一般采取讲述方式。对于成年人教育,为了节省在课堂的时间,老师甚至可以把资料在课前发给学员阅读。而课堂扮演需要讲解的部分。当学习目标转向技能时,参与的活动就开始显得特别重要。就好比游泳,学员除了阅读书本和老师的讲解外,更重要的是亲自到水里练习和体会水性。如此类推,当学员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后,是不是就开始能顺利运作了呢?答案是未必。掌握了技能不表示学员会愿意去努力执行。

 

       因此,思维层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只要有丰富的内容,也必须理解学员的学习心理和传授技巧。成年人一般都有自己的见解,要改变他人的想法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惟有通过相关的活动让学员领悟,发自内心的改变才能持续和全力以赴。

 

        在一次国际专业培训师课程中,一位资深团队整合的老师带着非常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在休息时刻,这培训师和陈庆欣交流得非常投机,把近期所培训的照片拿了出来分享。陈看了后,和蔼的笑了笑。培训师即刻意识到自己肯定那里需要提升,于是谦卑的问道:“老师可否有附加指点的地方?”陈问“您是可否碰过学员在课堂很激动,回去不动的挑战?”培训师听后不好意思,但点着头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陈回答:“当从您课堂的桌子摆设已告诉我你用的是讲述的方法为主,而团队整合恰恰是属于思维心态类的培训,光是说只能激发,是不够的。你必须让学员参与启发性的游戏,通过有力的反思、提问与引导他们选择改变,并提供相应的执行工具,这才能持续。”总结,知识层面讲求让学员明白,技能层面讲求让学懂,而思维层面讲求让学员顿悟。

 

       在国内外经营了很多年的培训专业,让陈庆欣看到了两者的一些差距。可以看到,华南地区的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意识与国外非常的不同。在国外,包括欧美洲和其他亚洲地区,企业培训多着重于效应,对于企业人才的发展,他们非常看重如何通过比较灵活、参与和启发性的方法让个人与团队掌握必须的技巧能力、思维心态与执行效应,并通过相应的执行工具把学习链接到工作执行上。 然而,在华南地区,我们发现,企业也逐渐重视人才培养与培训,可是焦点相对注重于培训师本身和课堂的过程,一般采用比较严谨的授课方式把概念和知识传授给学员。

 

       那到底哪一个方式才是对的?陈认为重要的并不在于对错,正如邓小平主席所说的“不管黑猫白猫,只要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培训价值上也一样,只要达到两个点,企业的“培训目的”和“预计改变的成绩”那就是好方法。您可以参考陈老师原著的这本书籍“培训真的可以为企业带来预计的绩效吗?”

 

视野:培训引发的变革创新风暴

2011-11-22  上海中智视野杂志   记者:张玥晗     采访嘉宾:陈庆欣

本期高端访谈嘉宾是一位培训大师,他曾通过“创新变革与学习发展”等一系列课程,协助诸多知名企业、杰出管理者和专业人士实现突破性成长,他是新加坡创新咨训(ICT Singapore)主席,曾担任新加坡国际专业培训师学会会长和中国著名商学院(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总裁班导师,他就是来自新加坡的陈庆欣(James Chin)老师。本期栏目就让我们仔细探访一下,他是如何通过“创新与变革”培训协助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六个月节省五百万美金的,这其中到底有哪些奥秘?

1.《中智视野》:陈老师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本次访谈。我们希望通过以下十道问题,为从事HR管理和职业经理的朋友带来更深入的对创新变革的理解,并对企业和个人的发展有所帮助。首先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创新,它其实只是一个概念,比较抽象,看不到、摸不着。依据您的经验,它们是如何从创新培训课程上落实到实践效益上的

 

陈庆欣:这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落实创新实践需具备四个关键环节:认知—技能— 实施—实操演练。就好比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缺少任何一条都可能造成桌子的倒塌。

 

关于创新体系第四点的重要性——实操练习,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某次创新培训课结束时,学员中一位中高层干部跟我讲到:“之前也上过类似内容的课程,老师讲得很棒,也给了很多案例,但在如何应用时总感觉与自己实际情况有所差异,这使得学习总在概念层面停滞不前,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但是您的创新课程却像是一个‘思考健身室’,每位学员从进入课堂时就开始检视自己,找出需要‘锻炼’的核心部位,并使用您传授的工具方法,用两天时间就都可以真正学会并完成具体‘作业’。”由此可见,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与实操演练相结合。希望“健身”就必须自己亲历亲为,光“看”别人“健身”(案例)是不能让自己变结实的,必须认真对待、掌握和练习每一个创新思考的工具,直到获取答案。

 

2.《中智视野》:那么具体来讲,采纳创新与变革的背景前提是什么? 

 

陈庆欣:让我先做个比喻。创新,从“概念”的萌芽到“硕果”的丰收,需要持续不断地浇水和施肥,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变革”,因此创新是离不开变革的。就好比海浪和水的因果关系是不能割裂思考的。创新是变革的一部分,变革也是创新的一部分。

 

近几年,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对创新变革的培训和咨询需求在不断提升,从客户群体化角度整理发现,主题都是围绕企业收购、兼并、内部重组、实现高速发展目标、解决全新问题、开拓全新市场、更新竞争优势等方面,它们体现了四个不同阶段的需求:企业寻求创新突破方案(更多是战略层面的需要);协助领导者组织实施创新概念的筹备(更多是如何领导变革的需要)。

 

在实施创新变革过程中维持企业稳定和谐并确保创新执行力和团队协作(更多是战术能力与管理创新变革过程的需求);扶持创新思考成为贯穿于企业全部的一种习惯和文化。培训目标可划分为三类:创造有价值且目前别人还没有的产品服务;优化现状,通过建立更完善、更便捷和节省资源的方法或产品服务取得优势突破;解决以前没有处理过的全新问题。

 

3.《中智视野》:根据您培训指导与咨询的实际经验,国内企业与其他亚洲国家企业在创新与变革方面有何不同

 

陈庆欣:我认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思维转变方面。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支柱。尽管每年有超过千万的大学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但“能否招聘到合适人才”仍始终是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煞费苦心的事。为实现短期效益,最普遍快捷的方式是高薪挖掘其他公司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这些流淌着不同企业文化血液的精英,尤其是担当决策角色的管理者们,相遇在一起时,跨企业文化冲突就很容易出现了。这是在中国企业中比较常见和特殊的现象。解决这一挑战的方式,就可以通过“创新与变革”培训引导大家采用客观角度去认知、思考和处理问题所在,从而缩短组织内的磨合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并构建和谐一致的组织文化。

 

4.《中智视野》:我们原以为创新与变革更多只能出现在在技术行业的技术岗位上,或者说更多地存在于产品研发领域。但是根据我们的了解发现您曾指导过的诸多知名企业都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受益的学员也覆盖不同的岗位领域,请您谈一谈创新与变革是否适用于所有行业和岗位领域呢

 

陈庆欣:不少人有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创新就是围绕技术展。如前所述,创新是一套系统化的思考模式,能在包括产品服务在内的各个领域中帮助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创新思考来拓展商业方案、提升商业模式,强化战略地位;可以帮助中央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公司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可以帮助外资企业,可以使关键人员更好地配合中国最新行业政策,应对市场冲击,建立企业市场优势定位;可以帮助民营生产型企业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产品质量,通过产品功能简单化和扩充性赢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迅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可以帮助国营老字号服务型企业的关键人员重塑公司竞争优势,建立企业创新文化并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创新模式就好比一个人的骨架,根据企业不同的需求适当调整相应的工具,让参与者使之不断血肉丰满,然后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健康人的不同“样貌”、个性和效用。

 

5.《中智视野》:创新与变革对不同层面的企业管理者能带来什么不同的帮助

 

陈庆欣:根据角色的差别,不同层面管理者对于创新与变革的要求肯定有所不同。举个例子,高层管理者一般偏向于战略创新,包括如何提升企业价值,开拓新市场、渠道、收入来源和战略伙伴,发挥关键资源,成本架构等方面,从而将企业带到更高战略层面。中层管理者的需求更偏向于如何有效执行公司战略以及解决个别管理领域的问题,如市场、销售、人事发展与管理、品质、生产等等。

 

6.《中智视野》: 从您的讲解中,我们似乎可以将创新理解为一种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实务性思考技能,而并非是抽象和遥不可及的,那么事实上,它真的不需要有创意思维的天赋就可以实现吗

 

陈庆欣:创新既然是一种技能,每一个能够正常思考的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其关键点不在于“具备”,而在于“准备”。根据以往的培训经验,很多习惯偏向左脑思考与分析的工程师经过培训都可以在两天内就顺利掌握并开拓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当然,如果是你主观上抵触这种方式和技能,即使再机灵并富有创意的销售人员也无法掌握这项可以使人终身受益的技能。因此,只要你打开心门,肯于接纳、尝试并不断努力,每一位可以正常思考的人都能成为“创新建筑师”。

 

7.《中智视野》:企业管理者在创新、改革或高速发展中,普遍遇到的挑战是什么? 

 

陈庆欣:有两点需要注意:协助团队中每一位成员把心“定”下来,同时为大家提出明确的团队愿景。

 

企业实施创新变革时普遍会遇到员工的抵触情绪,尤其是工作年限超过8-10年的员工,他们普遍会在心理上筑起一道“舒适圈”,不愿意改变现状。在实施创新变革过程中,一旦需要他们改变,打破原有的“舒适圈”,就会使他们产生未知的恐惧、怀疑和猜测。这虽然是一种正常现象,然而负面情绪将极大影响这个团队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影响团队与企业间的信任,导致士气低下和人才流失。

 

为把变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在实施变革前采取良好的沟通方式,使团队和员工意识到:创新变革是必要和唯一的途径,从而引导大家用积极的思维和心态应对改变并教会员工在创新变革过程中应具备的必要技能。有时,不少企业也用外部培训导师从中立角度提升引导效果。

 

企业管理者也必须认识到创新的真相。创新不是一个终点站,而是一个旅途。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看得更远并让创新延续。举个例子,一家外资企业希望巩固自身的市场领导地位并进一步筹划上市。他们意识到“创新作为一个过程”的必要性,因此公司在创新变革培训的协助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执行计划,在6-12个月的不同阶段渗透创新理念并将之固定为整个公司的一种新习惯。在此过程中企业内外部上至领导下到员工都开展了相关技能培训,并为推动创新文化的建立做出了努力;同时,建立创新委员团负责监督、衡量与横向推进六个不同的创新任务(市场营销、营运管理、人事管理、产品开发、客户服务、战略模式);最终促使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把创新方法融为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并逐步形成了该企业的创新文化。

 

由此可见,在创新变革或高速发展过程中,企业必须关注团队在相应能力、思维、心态方面的变化并协助其稳定前进,并对可持续性习惯行为的转变提供支持。

 

8.《中智视野》:企业在用创新助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哪些问题

 

陈庆欣:应该关注的问题很多,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关注创新的最终目标和愿景。唯有明确目标,能量才能聚焦,创新才能落到实处。记得有一次我在为一家外资企业做培训前,与其中国区总经理面谈,我问他在培训成功后希望看到的愿景是什么?他回答说“希望看到公司管理者的主动思考”。后来我了解到,原来这家公司此前一直亏损了五年,公司很希望员工能够学会“主动思考如何盈利”。想必也就是这句关键的话没有沟通清楚才导致他们在一年前做了一系列培训却没有达到满意效果。于是,我以“盈利”为这次培训的目标导向,设计开展了创新课程培训,效果十分显著,最终学员们为自己制定出的公司盈利方案和计划蓝图感到兴奋,公司发展的命运很快得到扭转。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朗的愿景和目标将协助管理者在忙碌中更有效地聚焦能量,从关键事情上智取效益。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 :“做对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对更加重要!” 

 

9.《中智视野》:您在与中智合作的其中一个项目《国际专业培训师认证》课程中就注入了创新概念,并获得了很高的市场认同度,您认为企业HR可以从该项目中学习到哪些精髓以导入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工作中呢

 

陈庆欣: 课程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项目团队和大家的“用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把人力资源发展办得更有效?答案也正是:用心!避免为了培训而培训。

 

每一个有意义的人才培养之举必须能够识别关键人物(企业、学员、学员服务的客户)需求并进行转变,为学习注入有价值的灵魂,通过创新解答和教学手段教会他们如何把人力资源发展推向更高层面,也会让他们对这份工作感到骄傲并更有意义。

 

理解客户需求的转变和持续注入创新元素也是该课程保持生命强健的精髓所在。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在不断创新和提升。因此学员毕业后再报名申请回来当助教时,经常都会问我:“老师,为什么每一次我都会听到不同的东西?”而一般我的回答是:“没有一条腿可以踏入同一条河流。”

 

其实,我们对于这门课程的开发原本是为协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和具备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在退休或考虑职业转型和发展等其他因素而考虑设计的。然而,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思维与智慧的传递促使学员发生的转变已远远超出技能的教导,激发出跨度更大的职业转型目标。据统计,仅10%-15%的学员结业后在培训市场上成为了非常杰出的培训师,更多其他的学员并不是不能成为培训师,而是因为创新格局的突破与思维的转变让他们在职场上获得了很好的晋升与发展空间,我们的培训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转折点。

 

10.《中智视野》:在本期采访结束的最后,您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建议可以留给读者吗

 

陈庆欣:对企业来讲:由古到今,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在21世纪加速变迁的市场大环境中,创新与改变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主动改变总比被动改变好得多。创造一个使企业保持有机生态的灵敏反应和发展环境,是每一个企业朝往的目标。

 

对个人来讲:尽管我们做每件事情都可能会遇到阻碍和挑战,但我们需要扪心自问的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值不值得做”,只要是有价值的事,聚焦思维,你就一定会找到答案。好比福特汽车创办人要求工程师设计V6引擎,这对于当时的技术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当工程师说了“不可能”三个字后却即刻被福特反驳回来:“我要听到的不是可不可能,而是我们可能通过哪些方式设计出V6引擎!”于是工程师在绞尽脑汁思考一周后,终于发明了V6引擎。思维决定命运!每个人最大的资产和财富就是自己的思维,然而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大部分人只用了不到10%的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应不断发挥自己的潜在力量,创新思考,去为自己、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相信你一定会为自己的贡献感到自豪和骄傲!

 

《中智视野》:感谢陈庆欣老师的分享,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为陈庆欣老师开设专栏,向广大读者朋友们具体分享他在创新变革领域的丰富经验,如何通过创新变革协助企业在不同领域获得突破提升。敬请关注《中智视野》陈庆欣老师专栏。

 

视野:创新策略

2012-01-11    采访记者:张玥晗    摘文:陈庆欣

年关前后,经常会听到企业领导者说一句话,“好不容易完成今年的工作目标,但接下来真不知道该如何完成更高的目标。”如果您正在为此事而烦,那么您大可暂时放轻松,先来阅读这篇分享文章。原因有两个:(一)您不孤独,此刻有很多人像您一样,在寻找更好的策略;(二)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六个创新策略”的故事带给您相关启发。您所需要做的,只是花几分钟的时间来享受阅读文章中的故事和思考他们成功的关键,再从中寻求可采纳的相似之处,这样您很快就可以解答问题了。  

为实现企业更高的目标,大家普遍会使用两个变动因素(新/旧产品和新/旧市场)组合成的四种方法(图表一)。这四种方法的名称和组合为:深入挖掘法(现有市场和现有产品)、产品开拓法(现有市场和新产品)、市场开拓法(现有产品和新市场)、全新市场(新产品和新市场)。

这四种方法的特征为

 

  • 深入挖掘:商家针对现有的目标客户群进一步挖掘和扩张自己的业绩。这一现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拼得你死我活、血淋淋的“红海”策略,相信大家对此方法较为熟悉。
  • 产品开拓:企业通过开拓新产品创造“我有,你没有”的竞争优势在现有的目标市场中剧增业绩和市场的占有份额。
  • 市场开拓:通过把现有产品迅速扩张到新市场以覆盖更大的市场,获得业绩增长。
  • 创造全新市场:识别常被忽略的市场灰色地带,通过新产品的开拓以满足全新建立的还没有竞争的目标客户群,从而更容易、迅速地促使企业实现更高的目标。由于进入市场早,一般可享受“零”竞争所带来的更丰厚利润,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蓝海”策略。

今天我们要重点探讨的是:如何在这四种组合领域中开拓“创新策略”,促使扩张更迅速、顺利地展开。

 

1)深入挖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创造更多“别人有,但是我们更加好”的价值,让客户在购买更多的产品服务或市场时更多地选择我们?关键就在于两个方面:(一)协助客户解决问题,这是为什么许多公司近年来把产品销售概念转变为解决方案的原因。(二)理解和满足客户未满足的期望,如:省时、省事、省钱和省资源。以下两个策略将体现我们如何可能通过“节省”创造竞争优势。

 

策略1:以退为进 (把占用资源转移到后台

 

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给对方带来不便或无意中占据了对方的资源。有时候,对方虽然接纳了这种常规做法,但却并不代表认同。事实上,如果一旦我们觉察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和提升空间,创新开拓更有效的替代方法从而为客户创造经济效益,我们就将获得一种惊喜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案例介绍:A公司(展柜制造商)所在行业近年来竞争者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爆增,客户由此变得更加挑剔,支付的价钱却明显下滑。相对而言,材料、劳动成本和工厂用地这三大块成本不仅没有下调的条件,反而“快高长大”。一些略有规模的竞争者开始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希望通过更多的订单来缓冲固定成本并稳定技术员工的流动。然而这一举动也随之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在业绩增长后,商家为了按时满足客户的订单,必须扩建工厂和增聘员工,于是问题又最终回到原点——成本控制和合适的人员招聘。

 

解决办法:让管理层掌握创新的方式以彻底从旋涡中解脱。首先,在细化公司目标客户群(鞋业与服装业的批发商群体,B2B,商业客户)和全方位审视企业时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规律:批发商为创造更好的营销氛围,每年会为新产品的推广做2-3次装修,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0天,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正常的营业。由此可以发现,装修是一个昂贵的机会成本,不妨将此作为“创新”目标之一。“创新”概念包括:1、装修设计前期先通过立体视觉效果明确转达给客户;2、把装修材料制造成可更加灵活组装的单元,其生产流程要比原来在客户店面现场完成要复杂和精细得多,但却可以促使公司从标准化生产中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策略;3、可大幅度减少在店面装配的时间,最快速度可实现客户在傍晚下班时交锁匙,第二天早午迎接焕然一新的店貌。

 

案例结果: A公司通过协助客户降低机会成本,从而创造出自身的突破性竞争优势,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空间,并解决了成本控制和人员招聘的恶性循环问题。

 

策略2:整合优势(通过合作共享资源)

 

近年来,很多大企业把非核心业务转让出去,把精力聚焦在核心优势上,企业合并、收购和战略合作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航空公司通过合作分享资源把零散的乘客聚集在同一架飞机促使大家获取共赢的受益。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类似产品的竞争对手不一定是与您火拼的敌人,只要扭转概念寻找到一个共赢的平衡点,彼此便可携手成为创造优势的伙伴。

 

此策略成功的关键是,识别和发挥优势,通过与竞争对手合作的方式共享资源以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大家把精力聚焦于生产自身优势产品和实现交叉供应时,不仅可享受更大的经济效应、促使专业优化分工,更能解决流程复杂的问题。

 

案例介绍: X和Y公司分别生产A、B两种产品。

  1. X公司分别生产100个A产品(单价10元)和B产品(单价20元);
  2. Y公司分别生产200个A产品(由于固定成本摊分、数量采购与效率提升,单价6元)和B产品(单价14元)。

整合前,成本分别为:见下表

 

 

解决办法:X公司专注为自己和Y公司生产A产品。把B产品交托给Y公司。A产品整合后产量将提升到300个。假设A产品的底线单价是6元,X公司不仅可从成本降低中受益,还能以7元(1元利润)回售给Y公司。

 

Y公司专注为自己和X公司生产B产品。把A产品交托给X公司。B产品整合后产量将提升到300个。假设Y公司采购B产品的价格原本就已经是底价14元。现在就能以18元卖给X公司(利润4元)。从表面上看来Y公司在A产品的单价上多付1元,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却可通过B产品获得4元的利润。

 

案例结果:整合后,成本分别为:

  1. “X”公司的成本:6×300(X生产)+ 18×100 (Y卖的B产品)-7×200(X卖给Y的A产品)= 2,200元
  2. “Y”公司的成本:7×200(X卖的A产品) + 14×300(Y生产)-18×100(Y卖给X的B产品)=3,800元

2)产品开

 

创造“别人没有,我们有”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寻求高速扩张普遍采用的模式。然而,要以何处为切入点?如何才能促使所开发的新产品服务吻合客户需求从而提升利润空间呢?其中一个创新的思考方式是通过成本架构重组来实现,把资源从价值认可度低的地方转移到创造惊喜性和更高价值性的产品服务上。具体策略为:

 

策略3:变形金刚策略(创造功能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

把捆绑服务或产品功能的固定元素转变为可灵活选择的功能,从而创造更有竞争优势的价位空间和市场渗透能力。初级阶段是要打破固有思路的局限,经过系统化、全方位的思考分析来启动创新思维,打造“变形金刚”式的灵活性产品。这一概念是通过更灵活的成本架构来满足一大群有个性化需求的客户。比如:通用汽车在半世纪前开拓了“先拥车后付款”的概念,也就是今天的汽车贷款服务,大幅度扩张了市场份额并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亚洲廉价航空公司通过删除认可度低的产品服务,建立网络订票服务平台,不仅实现了市场的大幅扩建,更获得了丰富的创收来源。

 

案例介绍:随着制造行业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和成本不断提升,不少电气制造商正面临着利润稀化、亏损甚至倒闭,但却有一家电气公司例外地画出了一道“彩虹”,“开拓出品质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这一貌似不合逻辑的目标。他们究竟是如何实现“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呢?

 

解决办法:首先,把组成产品服务的成本架构展开,再针对不同功能在客户心中的认可度进行分组归类,经过创想引导和逆向思维的碰撞后,开拓出一个原本不可能实现的新产品 ——“ 变形金刚”。简单来说,与其他竞争对手通过增加产品功能保持优势竞争能力相反,他们要把产品简化到最基础的功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无形中满足了只要求简单功能产品的客户,同时将节约的部分成本回馈给客户,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能。新产品同时推出可灵活选择的附加零件以丰富产品功能,这一设计概念创造了更高的灵活性,让客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配搭功能,极大提升了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优势。

 

案例结果:新产品在投入市场后迅速增加了市场份额,零件销售和售后服务也为公司创造了附加收入。

 

3)市场开

 

如何通过进入新领域、新市场、新行业或新目标客户群体而达到企业迅速扩张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九牛二虎之力”,也可以智取让目标主动为我们“开门”。下面有两个智取策略值得参考。

 

策略4:免费赠送策略(先舍后得

 

当我们细分客户时,经常会发现不只一个群体,一般可分为供应链的上下游或同一层面的横向不同。细心洞察,您会发现这些目标客户群体之间有着彼此牵引的可能。当我们免费吸引一个群体时他们将大幅度牵引另一个群体的购买需求。

 

案例介绍:一家皮料供应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艰难的挑战。尽管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具备独特的风格和质量,但由于产品前卫,供应链上游的鞋厂大部分对此并不熟悉,不懂得赏识,产品卖不上价格。该公司前3个月采用传统的市场营销概念挨家挨户销售,免费提供样品,但始终收效甚微。

 

解决办法:经过创新策略分析得出,该供应商的目标客户群具备三个特点:(一)应懂得如何使用这种新类型的皮料产品。(二)产品(鞋子)应是休闲风格。(三)产品为中高档次。此外,在探讨和理解鞋业市场运作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跟风”

现象,即行业中的一小群领导者主宰着市场的设计趋势,由于他们所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前卫、畅销,其他同行便会争相效仿。

 

为鼓励这一小群领导者跳出固有思维方式,敢于尝试新的皮料产品,还可以提出:免费为客户做广告宣传,并且在产品销售后才从中提取少部分作为酬劳。事实上,供应商的这种前期投入,只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可看作是直接瞄准市场品牌主导者已有的消费群体进行广告宣传,从而大大节省了通过传统广告宣传和重重过滤消费群才间接接触到准客户的昂贵开销。这一优惠条件可谓“双赢”。

 

案例结果:其他同行竞争者果然在发现这一皮料产品就是行业领导者的原料供应后,纷纷争相抢购库存。该皮料供应商的客户群体迅速建立起来,每月销量业绩成倍增长,几个月内便轻松进入中国市场。

 

其他案例:健身俱乐部以免费或优质的设施服务先吸引美女会员入会,以达到促使男士会员不断加入的目的;报社向目标读者客户群免费赠阅,以吸引更多的商家刊登广告赚取广告收益;飞机引擎制造商劳斯莱斯向飞机制造商免费提供发动机,而后根据飞行距离收取维修服务费以实现自身占领领导市场份额的目的。

  

策略5:漏网之鱼(积少成多)

只要稍微留意市场规律和动向我们会发现,大商家普遍聚焦“捕抓大鱼”,他们通过销售少量产品和营运的效应满足大群规格化需求的客户,在市场中早已稳固了自身的地位。因此,对于初入市场、规模较小、尚未建立起竞争优势的竞争者而言,建议可以在市场领导者不感兴趣的市场中进行开拓。本策略与策略1不同的是,策略1聚焦的是经济效益以满足规格化的客户需求,而本策略聚焦的是通过系统效益满足众多零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达到高速扩张的效果(请查考图表二)。

 

案例介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一家知名医药供应商所面对的市场挑战越来越艰难。由于科技信息的普及,与竞争对手产品差异化的差距变得更小,利润空间缩减,客户需求不断提升,该公司管理者被夹在苛刻的市场竞争和总公司更高目标的要求之间,急需探索如何通过策略创新以完成任务指标,实现突破。

 

该公司长期采用的是“产品线销售”的概念。每条产品线由一位资深产品经理和专业团队负责,过去可凭借专业团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轻松完成业绩,而如今这一策略已随着竞争优势的消失而逐渐失效;另一方面,尽管二三线城市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成长,当地较小的医院对公司产品虽需求,但购买力相对较弱,对单一产品的购买数量始终无法与一线城市大客户比较,且长途跋涉运输成本远超大城市,回报始终不成比例。公司始终没有尝试进入这些市场。

 

解决办法:习惯性的思考是围绕“如何销售更多的产品给现有客户(大城市的主要医院)”,但是当以创新思维打破惯例,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情景分析的核心根源”时则发现,这群被忽略的二三线城市客户群体的购买总合事实上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数字。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成为基于当下的条件,如何才能迅速有效开拓这群零散的客户群体?

 

创新策略方案的步骤是:(一)从现有的团队中选拔建立一支新团队专门负责开拓新市场,将二三线地域的市场营销策略从“产品专业导向”转为“客户解决方案导向”,即是将产品经理调整为客户经理,转变职责、知识构成和销售方式;(二)为新团队进行变革管理培训,预防风险,以克服在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协助扩张固有舒适圈;(三)销售策略从“产品销售”转变为“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顾问式销售”;(四)提供个别产品的知识培训;(五)建立内部信息平台提供关键信息和支持。

 

案例结果:该公司成功避开太强的竞争对手,顺利进入二三线小规模市场。

 

其他案例:某些网购服务商(B2B或B2C)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建立的自助商务平台让零散的、有个性化需求但数量却十分可观的买家和供应商实现对接,从而创造出可观的营业额。一家桌球杆供应商通过网上开店的经营形式,不仅克服了传统零售店无法经营的挑战,更实现低成本运作,用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收获了更丰厚的利润,将市场转向全世界。

 

4)创造全新市

 

传统学术与创新学术的差别是,前者更多关注于借助过去的经验来思考未来的成功,而后者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开拓颠覆性的新概念来赢取“零”竞争的市场或创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蓝海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我们保持灵敏的嗅觉,就不难从现有的客户群中发现另一些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群体。通过开拓新产品来满足这一新客户群体的需求将促使我们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市场。一般做法可分为两种:(一)理解需求而更具需求来开拓新市场;(二)从新产品的联想开拓全新的客户。一般来讲,前者的做法成功率会更大,见效更快。下面策略供参考。

 

策略6:金蝉蜕变(从需求开拓全新的市场

 

案例介绍:中智CIPT国际认证专业培训师课程原本是为协助职业经理、管理者和专业人士为职业转型或退休后的继续工作做充电准备,在类似公开课程中属于价位偏高的课程。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发现,该课程其中的一项“协助学员掌握如何通过个人魅力来展开影响教学过程”的内容与众不同,使得 90%的学员从内心到外在为人处事态度都做出了积极的改变,这一效果口碑相传,吸引了不少高端客户群体,包括世界知名企业高管和著名商学院的关键管理者等。

 

解决办法:通过与高层管理者接触并观察他们在课后提升的过程,附加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创造该课程的额外价值,即,通过内训的方式协助高层管理者通过掌握培训指导的能力在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迅速建立优秀团队,这与外来培训师的公开课不同之处在于“培训指导的目标、方式和受众对象”不同。举个例子,高管如何把自己在企业中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团队以促进公司整体快速的个性化成长,这项工作可以在高管的日常工作中“一对一”亲自展开,尤其是对于一些孕育了浓厚企业文化的公司,这是外来培训师所无法替代的;此外,将文化精髓从一个领域延伸至另一领域,并根据需求做个性化的调整,也将促使新策略成功加速。而外来培训师的工作则在于如何引导管理者从更高的教学角度出发思考管理,同时注意在全新市场中除了满足个人成长需求外,更要兼顾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案例结果:从需求出发开拓全新市场,最终使中智CIPT项目金蝉蜕变,成功开拓出培训界的一片“蓝海”市场。

 

其他案例:随着市场竞争和成本的剧增,在广州的一家水疗俱乐部(SPA)面临价格和利润下滑的挑战,然而每年两度的广交会却给企业带来了希望,发现了交易会期间宾馆的价格暴涨和短缺问题,此外建立更稳定的客户关系也成为交易会期间部分客户的目的之一。经过定位重组,这家水疗俱乐部从原有单一提供“舒缓压力”的水疗服务转变为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概念聚会俱乐部,新增了许多适合家庭娱乐、健身室、养生咨询、指压保健按摩、餐饮服务、儿童游乐场、会客室、电脑工作室等服务功能。这一创新改变不仅让该公司在交易会期间吸引了更多客户,在非交易会期间也同样成为了吸引当地商人日常会客和周末聚会的必去场所。对客户来说,用三星级酒店的价格享受更多增值服务是值得的;对俱乐部的业主来说,每位客户的需求空间只是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少于三平方米的卡座面积,这使得俱乐部的使用面积发挥到了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全新的市场也为俱乐部带来了更稳定的收益和利润。

 

3M在研发强力胶实验失败后发明了记事帖(Post Pad),“可口可乐”演变成为全球市场的饮品品牌等等,以上这些鲜活的案例证明,只要我们采取创新思考方式,把产品和市场联想对接,一个全新的市场将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总结

成功创新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个旅途。成功唯一不改变的原则就是变革。为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和领导地位,我们必须深入与市场及目标客户群保持紧密地联系,理解客户的感受、期望、动向和所面对的问题。以上通过六个策略满足不同需求的目标客户将会是一个永无止尽的商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思考能力,每一天你都会为自己的创造和贡献感到自豪!

 

清华续教:从优秀到卓越领导力之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

2014-08-31  继教人校刊     主编:刁庆军 以及     上海中智视野杂志     出版人:王有柱

视野杂志和清华继教人报道新加坡陈庆欣老师为清华续教举办“从优秀到卓越领导力之变革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搭建卓越团队”。协助管理者建立一个凝聚力更强,具备全局观,向心力和执行力的团队,促使团队聚焦跨越规章制度的底线和物质回报的局限,把企业价值深入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内心从而创造卓越的表现。

VUCA速变时代,组织创新与领导者的角色

2016-09-22    主办方:HRSP和HRoot    主讲嘉宾:陈庆欣

       2016年,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继续低速运行的可能性较大。与此同时,贸易、新技术竞争倒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盛最新报告《全球经济与市场展望》中预测,中国未来25年的劳动年龄人口预计每年将下降0.47%,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中国要以人才红利代替人口红利,由市场经济时代向资本经济时代迈进,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赢得竞争优势。

 

       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工业4.0等新经济以及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在深刻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跟上时代趋势,进行变革与创新。在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组织的边界正在消失,组织创新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在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用“数据说话”,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将人力资源的行为特征以数据化的形式呈现,如大数据绩效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的人均效能分析系统等。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聚焦在核心价值,最大程度地开发人才价值、激发员工的内驱力和工作热情,打造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效率的新型组织,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展现自身价值。

 

       近年来,随着“中韩自贸区”等国家经济战略的确定,烟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韩人才流动聚集的枢纽,并成为中韩人力资源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这给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携手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媒体公司——HRoot将于2016年9月22-23日在烟台万达文华酒店举办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本论坛,届时将汇集政府机构决策者、商学院及协会权威学者、世界500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精英人士等,在提供一个高端、理性、极具前瞻性的交流平台的同时,深入探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力资本管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全球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热点与趋势,探索企业未来发展之路。

 

VUCA速变时代组织创新与领导者的角色

  • 1. 促使组织创新变得更加重要
  • 2. 有效应对变化的两大创新轴
  • 3. 领导者扮演新的重要角色

1、作为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您更期待,在这样一场全国性论坛中,通过第一现场的交流分享,与会者能有哪些收获、启发或者提升?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您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为经济提振带来怎样的活力?

 

2、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之外,烟台作为中国人力资本论坛承办城市中唯一一个地级市,您对此次论坛的整体印象如何?您感受到这里与其他城市举办的组织筹备、团队面貌、演讲主题、论坛形式、参与度、影响力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3、山东是人力资源大省,而烟台又是山东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依托中国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此次论坛的切身所见所闻,请您谈一下对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大环境上的感受。也请您谈一下,对烟台乃至区域行业的发展,心中的期待和愿景。

 

4、中国人力资本论坛在烟台举办过2届,您作为嘉宾参会,在2016论坛上,您感受到承办方中国烟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致力于做好论坛工作上,是否有不同之处?也请您对我们承办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5、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性城市,也是中韩自贸区的桥头堡城市,您认为,此次论坛对烟台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民生改善,引进培育人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